蘇軼昭正要回答,卻聽蘇文卿又道:“既然第一場就得了第一名,想必之後的考試,你也很有把握才是。一定要好好考,那縣案首也不是不能想。讓為父出去會友,也有些顏麵。”
看著蘇文卿麵帶笑意,雙眼放光的模樣,蘇軼昭突然有些無言以對。
半晌,她才道:“兒子儘力!”
前日發案,隔日一早,蘇軼昭便再次出現在了考棚外。
今兒是初覆,考取前十名者,得提坐堂號,也就是要坐在考官不遠處的號舍。
於是蘇軼昭今兒又換了號舍,與蘇軼玨一起,坐在了考官的下首處。
廖知府依舊對著蘇軼昭笑著點了點頭,這讓蘇軼昭心中更為納悶。
難不成這廖知府與便宜爹又是好友?可蘇軼梁是蘇文卿的嫡子,怎麼不見他如此和藹友善。
想不通與知府大人到底能有什麼交情,蘇軼昭便索性不管。
反正敬著就是了,考試期間也不宜與考官接觸過密,否則就有作弊的嫌疑。
蘇軼昭看了一眼今天的卷子,發現前麵依舊是十道貼經。
看來出卷的官員很重視基礎,不過這樣的題目對蘇軼昭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
接下來是一道四書題:“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
蘇軼昭思索了片刻,心中有了腹稿。
這道題出自《論語·憲問》篇,不過今日的題目中規中矩,讓蘇軼昭著實詫異。
她又看向下一道題,這是一道經題。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蘇軼昭立刻想到,這是出自《周易·係辭》篇的,原文是:“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禮,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想起了出處,破題便不難了。
蘇軼昭依舊是將答案先寫在草稿紙上,而後再謄抄。
廖知府看著蘇軼昭有些愣神,這小子的確很有才華。
沒想到歹竹出好筍,蘇文卿那樣的浪蕩子,這兒子倒是教養地很好。
不過他隨即想到了四房嫡子蘇軼梁,不禁搖了搖頭。
這孩子的表現就有些平平了,可見天賦還是最重要的。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蘇軼昭今日寫貼經用了不到一個時辰,便開始寫起了那道四書題。
“薦私家之臣而同為公朝之臣,此大夫之善也。”
這是蘇軼昭的破題,而後才開始承題,“蓋臣之事,君莫先於薦賢,大夫知家臣之賢得,不薦之......”
一邊寫,蘇軼昭一邊心中嘀咕。
這白話文寫該多好?這些之乎者也,的確不如白話文通俗易懂。
隻是這科考製度如此,大家都隨波逐流,自己免不了俗。
很快就寫好了這道題,蘇軼昭看了看,沒什麼錯字,不過中間有一小段需要潤色一番。
沒辦法,隻能寫三百字,自己總是洋洋灑灑,便隻能刪減一些了。
將後麵深入討論的文字劃去,蘇軼昭寫了最後的束股,接著又看了一遍,這才點了點頭。
在草稿紙上重新謄抄一遍,確定沒有錯誤,蘇軼昭才謄抄到卷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