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粒倒是晶瑩剔透,隻可惜有些涼了。剩下湯和豆腐也是涼的,隻有茄子還有點餘溫。
不敢吃帶葷腥的,怕拉肚子,蘇軼昭將就著吃了點豆腐和米飯,就算是應付了一餐。
蘇軼昭在心中腹誹,這禦膳房的廚藝也就這般。
可能是燒得量多?不但一點也不精致,味道也很一般,有些太敷衍了。
對於皇宮內的美食沒了期待,蘇軼昭吃完之後,沒過一會兒,就有人來將碗筷都收拾了。
“皇帝製曰:朕聞治本於道,道本於德。古今論治者必折衷於孔子......”
看開頭就知道皇上的意思了,不過皇上年輕時,治理國家有些雷厲風行,等年邁之後,倒是比之前仁政了。
不過也與那時的時局動蕩有關,如今朝廷之外看起來還是穩定的,隻需守成,自然也就仁政了。
那些朝中的暗潮洶湧自不必提,各朝各代都是一樣的現象。
人心最難揣測,這麼多人參與治理,總有歧義和私心。
這一篇也是歌頌居多,蘇軼昭覺得比上一篇容易些,反正都寫順手了。
她算是看出來了,當今皇上並不是太實在的人,還是在意帝王名聲的。
記得高祖皇帝當初的殿試,出的都是有關於政務的,因此考生多有提出獨到的見解。
德慶一十六年的殿試,兩篇策論題目和當時的前三甲答題,她都看過,很實在。
獲得前三甲名次的考生文章並沒有多華麗,但很是有見解,才乾也毋庸置疑。
這在之後他們的政治生涯中看了出來,這些都是有才乾的官員。
而當今皇帝與德慶帝的性格不同,不過也與當時德慶帝的處境有關。畢竟是大亂過後,朝廷十分欠缺人才。
蘇軼昭這邊毫不擔心,甚至在最後一題時,還放慢了速度。
若是很早就寫完,那免不了要東張西望。
大家都是一起離場的,到時候隻有自己東張西望的,就有作弊的嫌疑,還十分的尷尬。
將最後一篇慢吞吞地謄抄在了卷子上,寫兩排看一看,就怕自己寫錯。
身著明黃色龍袍的男子走到了保和殿外,蘇錦荀見狀連忙行禮。
“蘇愛卿不必多禮!”皇上來之前還特地吩咐了禮官,讓他們不要唱喏,免得讓考生們分心。
畢竟是天子,誰見了天子不緊張呢?
進了大殿之後,皇上就開始坐在了上首。
看向下方的考生,此次複試共有兩百三十二名,比以往還多了幾十人。
因為是加開恩科的緣故,會試的題目相對簡單了一些。
因此在殿試時,皇上出題就比之前的殿試較為嚴謹。
許多考生都沒注意到皇上的到來,但也有不少考生已經看到了那道明黃色的身影,並且十分緊張。
目光掃視了一圈兒,皇上的目光便停留在了其中一人身上。
少年身量不是很高,但較為纖瘦。長得靡顏膩理,唇紅齒白,倒是一副好相貌。
這麼多考生中,他雖然坐在後位,但依舊醒目。
這通身的氣度,再加上這出眾的容貌,可不就是鶴立雞群嗎?
這就是蘇軼昭?皇上之前可是聽過蘇軼昭的傳聞,同時也對他好奇不已。
從龍椅上站起身,皇上踱步向下走去。
他踱步至第一位考生麵前,卻見那考生嚇得臉色蒼白,十分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