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這一問,百官有些摸不準帝王的態度了,不知道帝王這是要給劉禦史定罪,還是不給他定罪。
沒人應聲,帝王直接點名了,“丞相,你怎看?”
顧秦當下出列,“臣覺得劉禦史所言有道理,劉禦史之子應該沒那麼大膽子做這種事,若是在大街上興許還有可能,但是在驛館,吳王地位無疑,劉禦史之子應該是不敢這般作為的。”
雖是被帝王點名出列,但顧秦之話的確是幫了自己,劉禦史瞬間感激得不行,想繼續喊冤,卻又覺得自己除了喊冤什麼也說不出來,畢竟他兒子的確劣跡斑斑,便閉了嘴。
“人心不可測,許是怒膽生威呢?”
劉禦史剛升起的一點希望因帝王的話又落了下去。
“不管怎樣,定罪前總要給人一個申訴的機會,臣覺得陛下可以等審訊過後再議,畢竟就算劉禦史之子不是傷害吳王的緣由,但其劣跡也足以定罪,刑部和大理寺證據確鑿,總不是憑空捏造。”
“眾愛卿怎麼看?”帝王又問向了百官。
“臣附議。”
“臣附議。”
百官倒是激靈,紛紛附議,這樣到時候有禍也是顧秦背著,與他們無關。
……
帝王下了令,劉禦史之子被抓進了牢裡。
剛抓進去的時候還各種叫囂,然當他他看到了種種列出的罪證以及得知是帝王下令,還有關於刺殺吳王之罪成立後的種種結局,人立刻就慫了,倒豆子一般如數交代,有什麼說什麼,就差將自己幾歲了還尿床的事給說出來,勢必不讓自己和吳王之事扯上關係。
劉禦史之子的一番供認成功的將自己跟吳王之事撇了開來,不過他自己造的孽也足夠他吃幾年牢飯了,不過好在他爹劉禦史沒有受連累被罷免。
但劉禦史之子的供詞卻又牽出了另一件事,其原因是他與兵部侍郎之子有過節,兩人乾過架,他想去偷襲發現的。
那就是兵部侍郎家裡私藏超數兵器,這事可就大發了,這是謀反的節奏,與刺殺吳王之罪不相上下。
審問出了這個結果之後,為避免打草驚蛇,刑部密奏帝王,帝王直接下了搜查令,刑部尚書帶人直搜兵部侍郎府邸,家中地窖中兵器鐵證,讓兵部侍郎連一句喊冤枉的機會都沒有,就被鐵證下了獄。
這是大事,帝王立刻命刑部立案查出兵器來源,畢竟僅憑兵部侍郎一人也不能弄到這麼多兵器。
一時間隻要平日裡與兵部侍郎交好之人,全部列在了審查之內,百官頓時人人自危,深怕被牽連進來,要知道,私藏兵器等同於蓄謀造反,這是要是被定罪,抄滿門都有可能。
先是劉禦史後是兵部侍郎,一連竄的動作,殺得杜振措手不及,因為這兩人都是他的人,且他完全沒料到劉禦史之子劉陽會捅出這麼大的簍子。
“爹,我們現在要怎麼辦?一茬接一茬,殺得我們措手不及,兒子覺得吳王之事就是陛下搞出來,然後以此為引導出這一係列的事,我們太被動了。”杜若峰滿麵焦灼,“且兵部侍郎根本就不會愚蠢到將兵器藏在家裡,這件事絕對是被人陷害。”:,,,,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