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繡兒妙計安舊部,賠了夫人又折兵(2 / 2)

張繡:“……”

你做個人吧,純黃金打造的武器,真的可以拿上戰場嗎?

你怎麼不說是玉石呢?

張韓看他不說話,怒道:“被你私吞了?!我那把槍的槍頭,鑲嵌了三顆春秋古玉!價值連城!”

張繡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實在是不知該說些什麼,陷入了長足的沉默。

他想要找胡車兒來問個明白,但他已經被典韋殺了。

所以隻能求助於典韋。

典韋扛著戟走到張韓身旁,道:“那把槍,柄處還有純淨的翡翠,用進貢的錦布包裹,便於手持。”

“俺是個實在人,說句公道話,俺家君侯一點也沒有胡說。”

張繡嘴角猛然一扯,“你們殺了我算了!”

曹操冷笑了幾聲,在護衛左右簇擁下走了過來,聞言沉聲道:“繡兒,你叔父的這些舊部,在外至少還有三萬人。”

“這些,都是他當年一路帶起來的西涼舊部,還有在來到宛城時候,沿途收下的部眾,他們感恩張濟之德,所以忠心耿耿。”

“張繡,你如此年輕,又心懷大誌,想要建立一番功名,正該回歸漢廷才是。”

曹操的言下之意很簡單,他並不準備殺張繡,因為這三萬人是張濟的舊部,如果殺了張繡,至少大半數的人都隻能遣散。

但這些兵馬又正值壯年。

張繡雖然詐降複反,但實際上什麼都還沒發生,此時他定然惶恐不安。

曹操思索良久,沉聲道:“你的兵馬,可隨我回汝南安置,日夜練兵,養精蓄銳,我自會換將領來駐守宛城,治理南陽。”

“你從此以後,為降將跟隨,戴罪立功,若是能有功績,我便秉明陛下,講你叔父的爵位、官職再複賜予你,張繡,你可願意?”

張繡此時一愣。

他不敢相信曹操所說的話,心裡越發的難受,卻也有些慶幸。

這曹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自己要設兵殺他,不惜引他犯錯,而他實際上……是將計就計。

最終卻宛如嚴父一般,沒有勃然大怒的怪罪,而是為自己又劃出一條出路。

這時候,董昭從謀士之中站了出來,走到曹操身旁,略微靠後,對張繡拱手,笑道:“少將軍可曾整理過張驃騎遺留下來的信件?”

張繡茫然的看著他,並沒有回答,叔父的遺物幾乎都在嬸娘那裡,他當然沒有過問。

董昭見狀,已知道張繡並不知道那些書信的事,作為實際“當事人”的他,微笑逐漸燦爛,立起身來麵露回憶之色。

輕聲說道:“在長安時,司空就已和驃騎將軍書信相通,在下不才,便是遞信之人。”

“那時,驃騎將軍為曹公引路出了一份力,否則不可上達長安天子之聽,期間曹公曾托在下,贈予金馬一對,表示感謝。”

“而後驃騎將軍回給曹公的書信中,深明大義、極為鄭重的告知他已無力扶救大漢,而今天下隻敬佩曹公一人,奈何恨相見太晚。”

“有一段話,則是明言想將自己的家小親族交托給曹公照顧,若是能得保全性命於這亂世之中,便算是不負這一生奔波戎馬、出生入死。”

張繡聞言一愣,聲音都顫抖了起來,難以置信的看著董昭,又看向了曹操,“你,你所言,非虛?”

“可是騙我!?”

張繡連忙上得前來幾步,俊秀的麵龐一瞬間滿是懊惱,走了幾步腳下一軟撲倒於曹操身前,無力的道:“既如此,為何曹公不早些告知!”

“叔父當年的確誇讚,曹孟德乃天下英豪也,世間當有曹公一席之地,青史當留曹公大名!”

“是小侄鬼迷心竅,欲害曹公……承蒙曹公不棄,日後定當肝腦塗地,為大漢、為曹公建功立業!以報今日不殺之恩!教誨之情!”

張繡以頭叩首,他本以為曹操隻是想要那三萬忠心耿耿的兵馬,而並非是打算招攬他。

卻沒想到,叔父早已和曹操有過往來,並且彼此都有人情恩惠在,那這樣一來,自己暗算曹操,企圖再反的行徑,險些釀成大錯!

曹操、董昭等人,此刻也都是臉色欣慰,已眼神示意宿衛去將人扶起。

宛城內張繡兵馬儘皆放下兵刃,騎兵則是全數自戰馬上下來,聚集到寬敞的主街上來。

將軍們傳令去大開城門,迎在外的曹軍、宛城軍進城。

準備順理成章的完成換防,而張繡則會動員這些舊部,到汝南操練,聽從曹公調遣,為他再從三萬兵馬中選出精銳來,日後立功贖罪。

宛城軍不算窮困,至少還有一千多騎軍,輜重無數,糧草供數月之久,將校也都有家產所藏。

再之前,還得到了劉表數月的資助,但終究是沒能如劉表的願守住宛城,成為他荊州的北麵屏障。

曹操此時和張韓對視了一眼,他的眼神裡,浮現出了欣賞讚許之色。

如此一來,此節安然過去不說,個中妙處尋常人又豈能看明白。

董昭書信在前,他善於拉攏、巧舌如簧,而且把控張繡心思恰到好處,這一番話……再加上伯常、奉孝萬全的前後謀略。

宛城軍已經有了本質上的變化。

在此之前,他們歸順的是大漢朝堂,是聽從天子詔而行動,也就是說日後不奉天子了,他們也能隨時反走。

畢竟,這世道已經有很多人不再奉大漢天子為君,暗中自立了。

但現在,宛城軍已經屬於曹氏了!

……

消息在第二日的夜晚,就已傳到了襄陽。

荊州黃、蔡、蒯三家在襄陽任職的官吏立刻來請見劉表。

其中蔡瑁、蔡中和劉表還屬姻親關係,走得也較近,在其餘官吏來之前,他就已經到了內屋之中來見了劉表。

“主公,我早就說過,那張繡乃是西涼舊將,狼子野心,他叔父死後,就一直假意哀哭,求主公收容,便是為了能在宛城等待其餘諸侯的招攬。”

“而現在,曹操已經進了宛城,且換了整座城的守備,我們想要再奪回來談何容易?”

“我看,主公您是當今皇親帝胄,何不以此為身份,派出使者,去恭賀曹操平亂得成,再商議讓他將宛城歸還我荊州。”

“這樣一來,宛城、新野、樊城三地收回,那麼南陽也就還在我們手中。”

劉表坐在榻上,頗為懊惱的拍了拍腦門,連頭都沒有抬起來,“唉,本以為這張繡能因我之恩情,將這些兵馬歸順於我,三萬忠心將士啊,而且還是戎馬多年身經百戰的老兵,可惜了。”

“嗯……”劉表思索了許久,歎道:“使者去恭賀也是好事,宛城之事撲朔迷離,軍情前後詳細之情我們並不了解,派人送去軍糧、生肉、美酒以款待王師,為我打探一番。”

“我想知道,宛城那一夜到底發生了什麼,張繡明顯欲詐降殺敵,調動多處已降的營地,但最終還是心服口服,歸順了曹操。”

匪夷所思也,如此軍情正好問清些,日後也好多一些情報,不至於白白讓曹操一隻腳站進荊州,而他們卻一頭霧水,連他麾下文武都不甚了解。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