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 手段(二合一)(1 / 2)

重塑千禧年代 漁雪 8701 字 10個月前

對中行掌門人的秘密拜會沒有持續太久。

方卓和保爾森需要的是一個可能的態度,結果,他們拿到了。

接下來便是行勝於言的階段。

李行長所說的沒錯,即便資金還沒正式交割,但合同已簽,能運作的時間不會太久。

回去的路上依舊是兩人共乘一車。

保爾森首先談到一件事。

“方,工行這家銀行要比其它的銀行體量都要大,它也麵臨更複雜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不管是從工行本身的發展,還是從高盛的聲譽出發,我都更願意看到與工行的合作不要走向激烈。”

他看著車裡光線下模糊不清的方總神色,更為明確的表態道:“我們都應該快速推進對工行的戰略投資,這是對工行、高盛、MIGA基金都更好的局麵。”

方卓頷首道:“是的,我也這麼認為。”

安聯集團和運通公司被拋棄了。

它們的名字已經不再出現保爾森的話裡。

在真正看到更多的利益前景之後,這兩家原先的份額理所當然的成為方卓與保爾森合作的基礎。

一個與工行穩定合作的局麵對下一步正式接觸中行也有幫助,如果MIGA和高盛打得雞飛狗跳,勢必會大大失分,更何況,中行本身的形勢還需要大家一起的努力。

保爾森想要更多。

現在的情況是,先解決工行,以此團結方卓,即便方卓在帶來中行掌門人的某種傾向之後不能提供更多的幫助,最起碼,他不會壞事。

方卓與保爾森握了握手,工行的局麵便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他也主動提及中行的事情:“我會儘量看看中行這邊對合作的看法,如果真能把高盛和MIGA納入戰略投資的備選者,我們也要儘力為監管提供保障。”

“合理的禁售期是誠意的體現。”

“我也相信華夏的銀行業會迎來飛快的發展。”

要想挖角,既要從外部努力,也得自身靠譜。

中行這裡之所以出現機會就因為蘇格蘭皇家銀行這次的做法不靠譜。

保爾森從原則上同意禁售期的提議,具體細節要放在工行的會議桌上來討論。

兩人再次交流了一番合作的框架。

工行原先是拿出3個董事席位,現在隻需要2個。

中行據說與蘇格蘭皇家銀行簽約,隻提供1個董事席位,美林證券和李家城基金都是與蘇格蘭私下合作,而如果成功取代,董事席位是需要多爭取1個的。

當轎車抵達酒店,方卓問了最後一個問題。

“保爾森,你要怎麼處理美林證券?”

這關乎著挖角的成敗。

“美林證券是群xx養的。”保爾森平淡的說道。

方卓認為這句多多少少可能帶了點個人恩怨,他期望聽到的是更確切的東西。

“放心吧,我不會看錯那群xx的。”保爾森下車前隻這樣保證。

方卓隻能選擇相信了。

高盛掌門人走進酒店。

方卓隔著車窗看著他的身影消失,然後對司機陳昭說道:“走吧,回去。”

轎車調頭。

方卓喝了兩口水,思量了一會今晚的接觸,忽然想起來走之前的事,隨口問道:“大陳,你說張總會不會還在酒店等我?”

陳昭不知道老板這次是在做什麼生意,隻知道很大。

他想了想,說道:“這麼晚了,也沒說什麼時候回去,張總不會等著了吧。”

那位張總也是堂堂的總裁啊。

方卓笑道:“我猜他還沒走,張總就是能屈能伸才能到今天這個位置。”

陳昭有些不太相信。

然而,等到回了酒店,他看到那位張總不僅沒走,居然就蹲在酒店門口邊抽煙邊等,而方總也好似壓根沒料到一樣的連聲“何至於此”。

隨即便是兩位總裁又有說有笑的去了會議室。

陳昭下意識看了眼時間,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十分。

不容易,都不容易。

陳昭心裡感歎,默默的履行自己的職責。

……

九月下旬,京城的氣溫隨著一場持續的雨勢走低,但MIGA基金、高盛、工行的合作局麵忽然變得火熱。

原本,MIGA基金的收購財團以一種突襲的方式殺入工行會議室,方卓又和高盛一方針鋒相對,而保爾森親自從美國飛來華夏,也試圖從行政層麵施加壓力。

不少工行領導一度覺得這次的戰略合作要拖上一段時間。

不曾想,仿佛一夜之間,不僅不拖,MIGA基金甚至和高盛坐在一起宣布願意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對工行的戰略投資。

德國安聯集團和美國運通公司莫名其妙的出局了。

MIGA基金作為收購財團主體成為新的合作者,而德意誌銀行、美國合眾銀行、華盛頓互助銀行這三家與工行主營業務競爭不大的銀行承擔起相當部分的業務合作。

不僅如此,最開始與高盛、安聯、運通定下的37億美元收購工行10%股份的價格也有所變動,高盛和MIGA基金主動把價格提升到38億美元。

這……

這堵嘴就堵的頗……好了。

按照現在這個情況,民營資本入局、被指責的估值有所上升、合作的業務分攤給更垂直領域的銀行,同時,又沒耽誤工行的股改,簡直是乾淨利索到所能想象的最好程度。

9月30號,工行總行進行報審前的最後一次會議,戰略投資者們都有參加。

這也基本是確定了最後的方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