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重回去酒店的路上,看著手上的盒子,不禁笑了起來。
這個盒子是吃飯的時候,齊林代表金陵大學送給他的禮物,裡麵裝了一對印章,都是姓名章,不過一個朱文,一個白文。
兩個印章形狀一樣,紋路也差不多,都是壽山石所刻,價格不菲。
印章上有兩個字,用方篆寫的“張重”。
齊林告訴張重,這是林德元大師親手所刻。
林德元是華夏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兼雕刻家,他的印章一章難求,想不到張重倒是一下子得了一對。
不過這石頭差了點,如果是極品的雞血石最好。
當然了,金陵大學不可能這麼奢侈,還去找極品雞血石給他刻印章。
張重可惜的是,如果知道林德元會給他刻印章,他應該自己事先去準備一塊雞血石過來。
這塊壽山石也不便宜,加上是林德元刻的,在市場上賣最少也要十幾萬。
不過金陵大學也沒虧,畢竟張重給他們寫了一幅字,而且還在字上麵蓋了印章,他們金陵大學現在這幅《勸學》是這個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一幅有張重印章的字。
就連張重自己,都還沒有這種東西。
至於金陵大學為什麼會送一對印章給他,張重猜測大概他們的目的就在於此吧。
不過這次張重隻是猜對了一半,金陵大學之所以會送一對印章給他完全是因為李立凡的一段話。
在上午參觀完校史博物館之後,李立凡就找了個時間跟齊林說了件事情。
之前張重寫完字後那個下意識的動作沒有逃過李立凡的眼睛,他猜測張重是在找什麼東西。
想來想去,他想到一種可能,張重在找印章。
現代人對印章這種東西沒有太過強烈的意識,甚至是之前方可音畫的那幅畫上都沒有蓋印章,不是說方可音沒有印章,隻不過他沒有隨身帶印章的習慣。
看到張重的動作,李立凡心中有了自己的猜測,或許張重平時也是習慣用印章的,隻不過這次沒帶。
“我們或許可以送他一對印章,當做回禮。”當時,李立凡對齊林說道。
齊林卻皺著眉頭說道,“按照你的分析,張重自己肯定也是有印章的,不然他不會養成這種習慣。而以他的身價,印章肯定價值不菲,我們如果送得差了,反而適得其反。”
“送個中等的,麵子上過得去就行了。”
“那他也用不上,畢竟手裡已經有好的了。”
李立凡笑道,“主要不是給他用,而是給我們自己用。”
話說到這個份上,齊林也反應過來,就去找林德元討了這個印章。
林德元在金陵大學的藝術學院當教授,這點麵子還是會給齊林的。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張重其實是沒有印章的,至少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印章,他找印章的習慣動作是在另外一個世界養成的。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