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安珩接下來要考的是鄉試,若是能順利通過鄉試,便能過得舉人的功名。陸安珩對這一稱呼印象極為深刻。
後世學生基本都學過一篇名為《範進中舉》的課文,陸安珩當時學的時候心裡覺得範進挺傻的,好不容易中了個舉人卻又把自己給高興地瘋了,白白的浪費了這麼多年的寒窗苦讀。心理素質明顯不行。
然而等到陸安珩自己穿來開始參加科考,在考場上見到了不少滿頭白發,與自己同時考秀才的書生,陸安珩這才驚覺科舉考試的錄取率有多殘酷。光是秀才這一關,許多人便一輩子都過不了。
因著科考的難度太大,所以朝廷有規定,考過鄉試的舉子們便能當官。當然,官職比不得正經科考中進士的考生們,多為縣衙小吏一類的差使。
是以為了便於舉子們日後當官判案,鄉試中也會考律法。多為實用題,大多問的是如何按律處理民間的紛爭。這類題的主觀性較強,得分跟考官的喜好也有很大的關係。理論上來說,判詞既要合乎法度,又要合乎情理,這樣的答卷才是上上之選。
薑錦修本想著讓陸安珩先把之前的經義背熟,舊知識讀出新思想,再讓他學習律法,把自己這麼多年遊曆下來碰上的棘手案件和他分析分析,估摸著也就差不多了。
不成想陸安珩接受能力太強,前麵需要背的東西他一早就背熟了不說,看了薑錦修的筆記後,就跟被人打開了任督二脈似的,立馬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技能爆表。
所以薑錦修不得不調整了進度,轉而給陸安珩上法律課。
陸安珩同樣接受良好,讓薑錦修這個師父得到了巨大的滿足感。
眼見著春天已經過去,溫度漸漸高了起來,街頭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也換上了薄衫。
陸安珩看著呼朋喚友前去踏青的世家子和許多兩手空空的書生們,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
在有一日看到薑錦修侍女手上拿著的團扇後,陸安珩恍然大悟,終於想明白了自己可以做什麼東西了。
古裝劇裡裝逼必備的折扇啊!
這年頭折扇還沒出現,沒有折扇的裝飾,書生們都少了幾分風流之態。
有了它,書生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不會裝逼了!
這東西做起來又不費事,看起來又雅觀大方,完全符合書生們附庸風雅的心裡。
更何況,自打拜師以來,陸安珩受了薑錦修無數好處,每當自己想要有所表示之時,都會被薑錦修一臉嫌棄的推辭回來。
這回要是把折扇做出來送給薑錦修,不愁他不收!
想到這裡,陸安珩便有幾分迫不及待了。找來了相熟的那幾個匠人,仔細地跟他們說了折扇的樣式,怕他們不明白,陸安珩還特地提筆畫了一幅草圖給他們看。
在匠人們開始摸索著做扇骨時,陸安珩則去了庫房,取出了當初元德帝賞賜給自己的絲帛,精心地在上頭畫了一幅雅致的山水畫,又提了一首薑錦修當年所做的一首詩。
在匠人們成功把扇麵和扇骨貼在一塊後,一把輕巧又雅致的折扇就出爐了。
陸安珩立即喜滋滋地拿到了薑錦修麵前獻寶。
薑錦修對此果然很感興趣,愛不釋手地把玩著折扇。
陸安珩見狀,還仔細地為他演示了一番單手開折扇的技巧。將折扇豎著放在手中,大拇指與中指一指扣著一邊往反方向一拉,隻聽“啪”的一聲,折扇應聲而開,動作說不出的乾脆利落。
世家,總是喜歡裝逼的,薑錦修尤甚。
在家琢磨了好幾種打開折扇的方式,確認每一種動作都夠飄逸夠炫酷後,薑錦修手中拿著折扇,晃悠悠地出門裝逼去了。
成功引領了京城中的新潮流。
好在陸安珩機智地讓匠人們做了一大批折扇放在書局中販賣,售價根據折扇的材料從一兩銀子到10文錢不等。
有了薑錦修這個活廣告,前來買折扇的人那叫一個絡繹不絕,場麵十分火爆。
陸安珩再次狠掙一筆,看著滿大街的拿著折扇晃悠的人們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