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開始了武鬆的故事,無數的書迷們十分期待。
武鬆在路上行了幾日,來到陽穀限地麵。
當日晌午時分,武鬆隻覺肚中饑渴,望見前麵有一個酒家,挑著一麵招旗在門前,上麵寫著五個字:“三碗不過岡”。
武鬆大喜,進了酒家坐下之後,就迫不及待的讓店家拿酒來吃。
店家為武鬆切了幾斤熟牛肉,又篩了三碗酒,武鬆一口氣喝了,正覺十分暢快,趕忙讓店家再篩酒。
然而,店家卻不肯篩酒了,武鬆覺得奇怪,問其原因。
店家解釋說店門前招旗上,已經寫明了原因,“三碗不過岡”。
武鬆再問何為“三碗不過岡”?
店家又解釋說,他們的酒與眾不同,但凡客人,吃了三碗之後,都會喝醉,過不得前麵的山岡去。因此喚作“三碗不過岡”。
所以,他最多隻賣給一個客人三碗酒。
武鬆聽後哈哈大笑,說他已經喝了三碗,為何不醉?讓店家莫要多說,趕緊添酒。
店家勸說無果之後,隻得繼續為武鬆添酒。
一碗又一碗,武鬆一共吃了十八碗酒。
吃了十八碗酒後,武鬆這才心滿意足的站起,準備離開。
然而,店家再一次攔住了武鬆,問武鬆是不是要過前麵的景陽岡?
武鬆回答“是”,店家又勸武鬆說,前麵的景陽岡上如今有隻吊睛白額大蟲,官府正在組織人手擒捉,並且規定來往客人不得一人獨自過崗,以免丟了性命。
店家讓武鬆在他家店裡歇了,明日湊得二三十人之後,再一起過崗。
武鬆卻笑稱這是店家留客的手段,景陽岡上什麼時候有大蟲了?就算真有,他也不怕。
就這樣,武鬆不聽勸阻,一個人上了景陽岡。
事實上,景陽岡上真的有大蟲,而且還與武鬆碰了個正著。
大蟲很饑餓,撲向武鬆,武鬆一嚇,頓時酒也醒了大半,而後與大蟲周旋,最終成功打死了大蟲。
關於武鬆與大蟲打鬥的過程,寫得十分的詳細和生動,畫麵緊張、驚險,看得書迷們始終吊著一口氣。
最後直到大蟲一動不動的時候,方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書迷們知道,又一經典故事誕生,從此之後,“武鬆打虎”的故事,必將家喻戶曉。
武鬆,毫無疑問又成為了,《水滸傳》裡一個經典的人物。
而關於武鬆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武鬆打死了專害人命的大蟲,為民除了害,百姓奔走相告,一片歡騰,尊武鬆為打虎英雄。
陽穀縣知縣賞了武鬆一千貫錢,以感謝他為民除害,武鬆卻把一千貫錢,贈予了那些被大蟲迫害的百姓。
知縣見武鬆忠厚仁德,有意提拔,舉薦武鬆做了陽穀縣都頭。
武鬆本來是要回清河縣去探望哥哥,卻不曾想在陽穀縣做了都頭,好在兩縣相鄰,武鬆要回清河縣也方便。
一日,武鬆走在陽穀縣街頭,遇見一個人,正式他哥哥武大。
原來,武大也來了陽穀縣。
武鬆也叫做武二,他與武大兩人雖然是親兄弟,然而差彆卻是迥異。
武鬆身高八尺,一貌堂堂,武藝高強,然而武大身高卻不滿五尺,麵目醜陋,頭腦簡單,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都把武大叫做“三寸丁穀樹皮”。
不過,武大雖然矮小,相貌醜陋,但卻是娶了一個漂亮的媳婦,叫做潘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