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是古詩,後麵是課文,且已經將配圖全部配好。
第一首古詩,《山村詠懷》。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正是蘇情之前看到的第一首詩。
這首詩是李凡前世北宋著名易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邵雍的作品。
這首詩因為巧妙的填入了一到十,十個數字,又韻味無窮,在前世北宋之後的朝代,便被人們當做了教習小孩子學習數數、認識數字,體會數字妙用的啟蒙詩。
可謂是孩童們最佳的啟蒙詩之一。
李凡在這個時候將其帶到這個世界,顯然是一次最好的時機。
無數的家長們在看到這首詩之後,無不拍案叫絕,這首詩很簡單,也很好理解,但它所呈現出來的畫麵,卻絕不簡單,而是相當的豐富、生動,韻味十足。
通過這簡簡單單幾個字,家長們便仿佛能夠看到,詩人因故來到了一個山村,山村很美,一走便不自覺的走過了兩三裡路,路途中看到了四五戶人家。
除了人家之外,還看到了六七座亭台,在亭台的四周,又或者沿途的其它地方,開滿了鮮花。
數一數,八九十枝花。
畫麵相當的豐富、生動,也相當的美,並且能夠輕易的感受到。
什麼是好詩?這就是好詩,通過簡簡單單幾個字,讓任何人都能夠看都懂,都能夠感受到詩意和畫麵的詩,就是好詩。
即便是沒有任何詩才,甚至是沒有任何詩詞欣賞能力的人,都一定能能看懂這首詩,並且感受到這首詩所描繪的畫麵。
家長們忍不住的拍案叫絕!
當然,這首詩絕的並不僅僅隻是畫麵和韻味,還有巧妙的將一到十,十個數字嵌入了詩中。
而這,尤其適合讓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古詩的小孩子們,學習和記憶。
這首詩學習的不僅僅隻是詩,還會讓孩子們學會數數,學會一到十,十個數字怎麼寫?
更重要的是,還讓會孩子們體會到數字的妙用和趣味,這是最絕妙的。
一個孩子第一次接觸到古詩,就可以從這首古詩裡學會這麼多東西,可以想象,這首詩將會給孩子帶去多大的啟發和幫助?
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從此之後,就對古詩,對學習,對數字產生了興趣,甚至是濃厚的興趣。
這將極其的重要和珍貴!
所有的家長們再一次拍案叫絕!
李凡,不愧是孩子們的人生導師!
……
書友們,求支持正版,你訂閱一章隻需要一毛錢,對於初v和高v用戶來說,還用不了一毛錢,但對於鄉下來說,卻極為重要!
衣食父母們,鄉下拜托你們了!!
每天的正版訂閱量能夠稍微好看一點點,鄉下也就心滿意足了。
唉!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