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相信,嶽母不會苛待黛玉。
但此時看著信中含著滿心委屈的字跡,林如海心痛如絞。
他萬萬沒想到,昔日最疼愛賈敏的嶽母,如今為了寵愛的孫子,竟拿已經亡故的女兒,哄孫子高興。
林如海知道自己女兒的性子,她從來不會在這種事上撒謊,自己的女兒品行如何,沒有人比林如海更清楚。
嶽母遣人來接時,明明說一切都安排妥當,一定要接走黛玉,哪知玉兒到了京中,連房舍都沒收拾出來,甚至衣裳都要趕製,處處都顯示著不在意。
還有二內兄之妻王氏,話說得再好聽,也是在告誡他的女兒遠離賈寶玉。
簡直欺人太甚!
賈寶玉是個什麼東西,林如海還在京中的時候就略有耳聞,雖然已經赴任揚州,可林如海的舊友不少都在京城,有什麼奇聞趣事,都會在信中告訴他,林如海能不知道賈寶玉是個什麼東西?彆說接近賈寶玉,即便黛玉被賈寶玉哄了,他也絕不會將女兒嫁給賈寶玉。
再往下看,女兒被安置在嶽母院內的碧紗櫥裡,那賈寶玉竟睡在碧紗櫥外。素來重禮的林如海險些一口血噴出來,幾乎是從牙縫中擠出一句話。
“欺人太甚!”
信的末尾,女兒提到了薛家之事,得知薛家大爺竟然打死了人,而賈家王家卻還在幫忙脫罪。
林如海深深吸了口氣。
是他錯了,早知女兒被送去榮國公府會是這樣的遭遇,他哪怕頂著殘軀再續娶一門妻子,也好過將女兒送去嶽家教養。
一連數日,林如海都為愛女在京中的境遇而焦心。
過了三四日,又一封信寄到林如海手中。
寫信的是林如海在京中的舊友之一,刑部尚書的嫡長子陳天賦。
他到揚州赴任之後,也沒有與京中的舊友斷絕往來,陳天賦便是其中之一。
京中的諸多形勢,都是陳天賦透露給他知道的。
林如海本以為這次的信跟以往沒有什麼區彆,哪知拆開一看,卻是來給他保媒的。
看完信,林如海陷入沉思。
這兩日林如海本也在考慮續娶的事,若是純粹為了娶妻,林如海很快就能找到合適的繼妻人選。
但他不單單是為了娶妻,而是為了女兒的教養問題,那麼小門小戶出身的,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畢竟出身決定眼界,出身太低的,其品行很難保證,即便有一二品行上佳的,但像這種姑娘都聰明的很,根本就不會給人做填房,而是會找個門第差不多的讀書人,將來也能有誥命,既如此何必去給人當後母呢?
他這兩天排除了許多人選,就是找不到合適的。
可沒想到,遠在京城的舊友給了他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宋家是揚州本地的書香之族,族中入仕為官,目前多達二十位,官位最高的,便是京中宋家長房的太爺宋聞,官居從一品,掌戶部尚書之職。其次便是二房的太爺宋閒,官居從二品,為吏部侍郎。
他好友給他牽線的,就是吏部侍郎宋閒唯一的嫡女,宋雨婷。
這宋家姑娘的事跡他還在翰林院任編修的時候,就聽夫人賈敏說過,當時賈敏還感歎,可惜了這麼標致聰敏的一位姑娘。
他那時還打趣賈敏說,可有她聰敏,賈敏稱自己遠不如也。
這位姑娘的品行能得到他夫人的稱讚,那必是不差的,學問什麼,賈敏說自愧不如,這話不過是謙虛罷了,但即便比不上賈敏,想必也不會差多少。
如此一來,竟是最合適的人選。
隻一點讓林如海有些猶豫,忠順王府和譚家都盯著這位宋姑娘。
雖然在林如海看來,如此針對一個無辜的姑娘很無恥,但人家惡得理直氣壯,不要臉起來,那你真是沒轍。
如果要娶這位宋姑娘,他就會同時得罪忠順王府和譚家。
他雖然不懼這兩家,可為了娶一門繼妻,得罪忠順王府和譚家,其實是很沒必要的。
而且,林如海娶妻二三十年,方得了一兒一女,姬妾身體都沒有毛病,可就是懷不上。林如海懷疑是自己的身體有問題,他不願續娶,這個因素占了一大半。
賈敏嫁過來多年無出,也毫無怨言,可那是因為他們夫妻感情好,並非人人都是賈敏。
林如海思來想去,終於下定了決心,寫了一封回信。
他沒有拒絕這門親事,但關於他自己的身體狀況,他在信中婉言告訴了好友。
對於陳家和宋家的人品,林如海是不懷疑的,就算親事結不成,他如此坦誠,也不至於結仇,他們更沒有必要傳出去。
而且,這麼多年來,他家裡的情況也是透明的,旁人也都有猜測,心知肚明的情況,大家隻是沒有拆穿而已。
這封信趕在年前,終於到了京城。
收到信,陳天賦便在書房裡拆閱了。
看完,陳天賦好氣又好笑。
“林如海啊林如海,你家那點破事兒,當誰不知道呢?還特意寫信。”陳天賦笑完,拿著信去見夫人宋氏,將信給她看。
“雖說如海家裡的事兒都清楚,但這個我覺得還是要問一問你堂妹的想法,若是她介意,這門婚事就作罷。”陳天賦道。
宋氏對於林如海子嗣艱難的事兒,也是心知肚明,畢竟林如海成婚二十多年,隻有亡妻賈敏拚死給他生了一雙兒女,子嗣艱難到何等地步,可見一斑。
“過幾日就是除夕了,年關邊上,倒是不好上門提,等過完年,我再去問問。”宋氏道。
陳天賦點點頭,他猶豫了半響,問道,“蘊藉的身體可好些了?”
作者有話要說:^_^ 林如海還會有兒子的,好人不該絕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