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腰間傳來清脆的鈴聲,陳蘊藉一時有些沒反應過來,低下頭,就見纏在玉佩上的如意鈴在晃動間發出聲響。
如意鈴會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響鈴預警,陳蘊藉自從得了這枚鈴鐺,半年來都平安無事,險些把這鈴鐺的存在給忘了,要不是它今日響起,怕是哪天弄丟了都不知道。
陳蘊藉挑起車簾,問趕車的小廝錦書,“到哪兒了?”
“到了春山附近,前麵就到山腳了。”
白鶴書院就在春山附近,邊上還有一條河,春山上有一條瀑布,這河水的源頭就來自這瀑布。
這也是白鶴書院附近的一道奇景,偶爾書院會外出授課,便會來春山。
春山周圍隻有一片茂密的樹林可以藏人,如意鈴提醒的危險是來自春山嗎?
他想了想,讓錦書停下馬車。
錦書疑惑的停下來,“二爺?”
陳蘊藉從車廂裡出來,環顧四周,果斷的吩咐錦書調頭,“回府。”
錦書愕然,二爺這是要逃課嗎?
“怎麼?我說的話不管用了?”陳蘊藉冷下臉道。
錦書忙垂下眼,不敢多問,調轉車頭,往回趕。
往回走了一段路,如意鈴的響聲就消失了。
陳蘊藉愈發肯定有人在他每日上學的必經之路上埋伏他。
之前他還想,大哥這樣明目張膽的對付忠順王府,肯定會招來報複,哪知竟報複到他身上。
一開始陳蘊藉也有些不解,可轉念一想,又合情合理。
陳蘊賢與弟弟陳蘊藉感情好,眾所周知,而陳蘊賢智多近妖,從未吃過虧,從他這裡下手,實在很難,反倒是陳蘊藉這裡比較好下手,而且陳蘊藉一旦出事,對陳蘊賢的打擊也不會小。
一舉兩得。
想明白了之後,陳蘊藉也沒有怨怪陳蘊賢,反倒有些同情忠順王府。
他這個哥哥可不好惹。
陳蘊藉回到家裡,老爺和大哥都去衙門辦公去了,並不在家。
母親聽聞他突然回來,也有些納悶,將小兒子交給奶娘,便讓人去請了陳蘊藉來。
陳蘊藉來到正院,先給母親問安。
“今日書院不放假,你怎麼回來了?”宋氏問道。
陳蘊藉道,“半道上覺得有些不舒服,就回來了,已經讓青墨去書院替我請假了。”
一聽陳蘊藉不舒服,宋氏又連連追問怎麼回事,陳蘊藉隻隨口敷衍了過去。
宋氏看出他有意在隱瞞,但問不出來,隻好作罷。
而且,兒子看起來並不像生病的樣子。
雖然不知道兒子在搞什麼鬼,但隻要兒子身體沒事,宋氏也就放心了。
從正院出來,陳蘊藉直接回屋,讓人從庫房裡把他收藏的那把弓取出來。
去歲黛玉為去不去榮國公府給外祖母祝壽困擾,係統發了個任務,給黛玉獎勵的是如意鈴,給他獎勵的就是這把流雲弓。
也是一件法寶,不管你使用什麼箭支,隻要用這把弓,就能百發百中,千裡之外,一箭便可取人性命。
因這把弓過於凶戾,陳蘊藉不敢擅自取用,得到它之後,便束之高閣。
如今遇到危險,陳蘊藉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把弓,明日他就帶著這把弓去書院,如果還是得到預警,不管是誰,彆怪他心狠了。
下午陳蘊賢回到家裡,聽聞陳蘊藉早晨出門沒多久又回來了,並且一整天都沒有去書院,不禁困惑,於是自己院兒裡都沒有回,直接去了弟弟的院子。
哪知他剛進院子,就見弟弟拿著一把銀色的弓射箭,靶子上已經插了一把箭支,全都正中靶心。
陳蘊賢知道弟弟的騎射如今學得還不錯,但卻不知道他的箭術竟然這麼好,百發百中啊!
陳蘊藉剛射完一箭,就聽到拍掌的聲音,偏頭就見陳蘊賢站在院門口,他放下弓,“大哥?你回來了啊?”
“剛回來就聽說你一整天都沒去書院,出什麼事了?”陳蘊賢走上前,問道。
陳蘊藉今日因為被提前預警,早早的就打道回府,因此並未被人埋伏。
但這不妨礙他告狀。
“我當時感覺十分不安,而且往常那條路人再少,也有十來個人,可今日一個人都沒有。我也怕出事,乾脆就先回來了。”
陳蘊藉也沒有說有人埋伏他,隻說了種種異常之處。
“最近這幾日,我替你請假,你先彆去書院了,等事情平息,再去吧。”陳蘊賢並沒有因為弟弟沒有被刺殺就輕輕揭過這件事,相反,他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