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在大良朝堂呼風喚雨了二十年的女人有很多擁護者, 同時也有很多敵人,但無論是她的擁護者還是她的敵人都沒想到她竟然這麼快就去世了。
長安城一直都有傳言說惠嘉長公主遇刺後身體不好,公主府一直閉門謝客似乎也證實了這個消息。
新帝登基長公主放權, 甚至還把自己在朝堂的力量漸漸移交,很多人都覺得長公主應該快不行了。
可長公主似乎知道很多人在等她死,等著她死的人等來等去長公主依舊關著門養病,大家漸漸又覺得她一時半會兒死不了了。
如今真的聽到這個消息, 大家都不禁有些恍惚了, 這是真的嗎?
這個大良最有權勢的人真的死了嗎?
時知聽到這個消息後出了半天神, 許久後她才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歎息道:“還是死了嗎?”
時知如今對惠嘉長公主的觀感非常複雜,她們甚至都沒有見過麵, 可惠嘉長公主是個完全讓人無法忽略的女人。
她們的立場曾經對立過,時知到現在也不能說自己喜歡這個野心勃勃的女人, 畢竟任何人都不會喜歡拿自己當物件兒棋子的人,可也談不上憎恨, 時知承認自己隻是無法忽略惠嘉的存在。
無論是提前預知劇情時做的反抗, 還是在順利脫身後對朝局的關注, 這個人一直都是時知不停的去觀察研究的人。
在知道長公主遇刺沒有死時, 時知還以為惠嘉長公主也許逃過一劫不會這麼早死了,可她還是死了嗎?
長安城
長公主的葬禮異常隆重, 除了不用全國守孝, 這規格和國喪也沒什麼區彆了, 很多權貴與世家都準備了路儀,就連崔氏大祖房也讓人在長安準備了一份表示敬意。
但再隆重於名分上也隻是公主, 喪事可以超規格但並不需要大家守喪, 各家大族派人代表去參加葬禮順道祭奠就可以。
熙興帝給長公主死後定下的諡號是“襄成昭”, 全稱“鎮國襄成昭惠嘉大長公主”, 對比先帝那個“惠”字可謂是美諡集一身。
公主長子賜封候爵世襲五代遞減,次子賜封伯爵世襲五代遞減。
長公主的封邑原本是要收回的,但皇帝下了恩旨,惠嘉長公主的封地和食邑由長子一脈承襲三代,這是曆代公主都沒有過的恩賜和殊榮。
惠嘉長公主的擁護者們玄著的心暫時放下了,熙興帝看樣子並沒有卸磨殺驢的打算。
熙興帝的確沒有這個打算,不管長公主因為什麼選他當皇帝,在他登基後長公主的確一心一意輔佐過他,還把手裡大部分勢力也交給了他,這份恩情他得記。
更何況在冀州之亂後,他才真正明白為了大良的天下,他這個小姑姑能做到怎麼樣的犧牲和謀算,她為此付出過的除了他也許以後都不會有人知道了。
這天下的擔子太重,如今壓在他一個人身上了,熙興帝覺得有些喘不過來氣,惠嘉長公主臨死的那些話讓他覺得這個皇位隨時能壓死他,可他沒有退路了。
輟朝七日已經要結束了,明天的朝堂依舊還會爭鬥不斷,活著的人仍舊要粉墨登場。
回憶碎片一
惠嘉長公主其實在年前就已經病入膏肓,可那時候正是冀州戰時吃緊的時候,朝堂上那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天天扯皮,這時候再被人知道惠嘉長公主病危誰都不敢想象又會發生什麼。
長公主下了死命令讓身邊的人隱瞞這件事,她之後一直是半昏迷狀態,醒過來的幾次也都是在部署她死後可以讓朝堂平安交接權力的事。
熙興帝從未放下過對這個小姑姑的忌憚,可事到如今他卻不希望她這麼快離開,這個人於大良是“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
惠嘉長公主最後一次清醒是除夕之夜,她臉上的病氣似乎都淡了些,竟然能半坐了起來。
看著熙興帝過來後打量了他許久才道:“你不像你兄長這一點很好,但也彆學你父皇,什麼都想要什麼都做不好,有想做的事就要果決些。”
熙興帝低頭:“您放心,侄兒並不是真的軟弱之人。”
惠嘉長公主嘴角上揚:“是啊,你看著溫和其實最有主意,但願咱們景家最後一點青煙落你到身上。”
話還沒落因就開始了一陣撕心裂肺的咳嗽,她肺腑的傷其實比所有人知道得都要嚴重。
熙興帝感覺眼眶有些刺:“小姑姑……”
惠嘉長公主緩了半天才緩過來,擦了擦嘴角的血,她不是很在意的道:“生死有命,我這一生活得也算肆意瀟灑,唯一幾件難平的事到現在也塵歸塵土歸土了,總歸是沒什麼遺憾。”
“您還有什麼要對侄兒說的嗎?”熙興帝看出了長公主是回光返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