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驚雷(1 / 2)

時知讓人在劃出的荒地蓋了個莊子, 為這些人提供臨時住處,今年上半年的口糧也提供給他們就當是開荒的酬勞。

這些人的戶籍也讓官府幫著辦好了,都落在了崔氏名下, 戰時崔氏鼎力相助刺史府與郡守府都很願意給這個麵子與方便。

三月末時家主府名下三百畝荒地被開墾出來,時知讓人送來十頭耕牛幫著加快耕種速度,一百畝種上了空間的棉花種子,另外開墾的二百畝地種上了高產蜀黍, 等到了秋天這些蜀黍應該夠這五百人的大半年口糧。

計劃裡等秋天這三百畝全種上冬小麥, 然後還要再繼續開荒, 來年春天新開的地再種棉花,這塊荒地大概有兩千多畝, 崔教授計劃三年內讓人開墾完。

崔教授如今已經不用再經常盯在小麥地裡,莊子上農人對“神農六號”的習性已經非常熟悉了, 他隻要傳授留種問題和技術就好了。

今年棉花培育是崔教授工作的重心,他隔三差五就要過來記錄數據, 同時也要傳授種植棉花的技術和注意問題。

如果今年一切順利的話, 棉花也能慢慢推廣, 不過這應該是個漫長的過程, 就算是他們那個時代棉花普遍種植也是經曆了漫長的時間,畢竟經濟作物和糧食的重要性在百姓心中不一樣。

時知暫時不去貓耳山的最主要原因, 是因為研究了幾年的水車終於做出來了了, 她要做測試, 看看效果有沒有符合標準。

自從時知把圖拿給匠人們看了之後,時知幾乎每個月都能收到匠人們層出不窮的問題, 比如輪軸與齒輪問題。

這個時代做輪軸的技術和這個水車需要輪軸的技術差了大概之前二百年的距離。

時知雖然不是機械專業的, 可在現代她也是見過各種輪軸的, 憑借記憶和原理知識總算是幫著匠人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齒輪的製作和組裝也讓匠人們頭禿了不少, 一些製作工具都是時知想辦法給重新設計的。

水車輪輻直徑16米,提水最高達到15米左右,驅動力可以切換的成水力和畜力兩種模式,水力小的地方可以換成畜力。

等測試通過後,時知立刻安排所有木匠全部投入製作水車零件製作中,而最核心的零件隻有幾個參與研製的匠人會製作。

零件做好一批後,木匠們帶著五百助手,在各處莊子曆時兩個月後,組裝起了近四十架大型水車。

看著僅僅靠水力或者幾頭牛或者幾頭驢就把源源不斷的水源灌溉入農田,完全不想過去的水車那樣需要人蹬著使力。

聽說一輛水車可以灌溉四百畝農田時所有人都驚呆了,一時間“崔氏翻車”被傳得神乎其神,很快整個清河都轟動了。

一些當地的名門望族與達官顯貴都派人到安裝水車的田地旁觀看,確認這個東西好用後很多人都心動了。

時知把水車的事安排下去後就馬不停蹄組織人去種甜菜了,一場戰亂讓她計劃都打亂不少,年前隻把精油作坊和玻璃作坊遷入莊園外堡,但白糖的事兒還沒安排。

甜菜地原本是安排在清河郡以外的種植,但因為這次猝不及防的戰亂,時知最後思慮再三還是打算把甜菜基地安排了清河郡。

這個時代的甜菜是種來吃的,本土甜菜含糖量不高,幾乎沒人知道這東西還能用來做糖,時知讓崔教授給她寫了種植指南後,才把空間裡的甜菜種子拿出來安排人種植。

甜菜的事兒還沒弄完,族裡許多人就跑到崔教授麵前,吞吞吐吐打聽可不可以幫著做些水車,時知和崔教授才反應過來這水車出名了。

族裡表示不會讓家主府吃虧,想建造水車的各家都會原價出錢,自從碉堡的事後,崔教授就不愛搭理他們,崔玉煙和崔蘊的事兒,崔教授甚至連解釋都懶得給他們。

但就是因為家主府這樣的態度,反而讓族人開始有了敬畏,他們突然意識到哪怕家主府不再權柄滔天,那也是擁有嫡脈力量的權威存在,這幾年家主態度太過溫和讓他們腦子不清醒了。

崔教授不知道這群人又腦補了什麼,水車普及是好事兒,族裡願意出錢建造他和時知沒有理由不願意。

然而水車太大,需要的零件也多,組裝也得時間,家主府的水車都沒有做完,要幫族裡做那就需要增加人手。

時知乾脆讓想訂做水車的族人把家裡木匠都帶來做些不重要的零件,組裝的人手也讓他們自己出一部分。

水車的關鍵技術時知還沒想公開,她想著說不定過段時間能用這個跟人換點兒她想要的東西。

對於家主府把關鍵技術保密的行為所有人都認為是理所應當,哪個時代“技術保密”都是無可非議的事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