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知進行武力裝備升級時, 崔教授今年終於把棉花推廣出清河了,崔氏名下的土地今年清河還有幾個地方都種上了崔教授培育的棉花種子。
有些農人想要跟著學崔氏也不反對,但想要獲得崔氏棉花種子就得立下契書, 產出的棉花要出售隻能賣給崔氏,這一點崔教授還是有信心的,在桐州地界上還沒人敢截崔氏的胡。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崔氏的大部分田地和勞動力都要用來產糧食,棉花沒辦法靠自己大規模種植,這幾年家主府養的人越來越多, 需要的棉花也就越多,時知還想趁這幾年安逸囤積一部分,那需求量就更大了。
清河這邊兒已經開始把棉花紡織安排上了, 種植棉花的人戶可以學習紡線織布,也是要立下契書給崔氏收購的。
棉布結實耐用,還比麻布更省事兒,清河這邊兒種麻養蠶的都少了許多,部分人家麻田和桑田都改成了棉花地,收入都差不多, 種棉花織布比種麻養蠶紡織要更省事兒, 還不耽誤種糧食。
當然棉布價格要比麻布貴許多, 普通窮苦百姓還不舍得自己穿都拿去賣給崔氏了,但一些富裕些的人家已經開始用自己織出棉布裁衣了。
崔氏收上來的普通棉布給兵勇做冬衣和棉被, 還有一部分棉花由崔氏的織工親自紡織,這些織染極其講究的棉布被崔氏運到江南、長安還有海外高價出售,這種布料的做工精細識貨的人都明白其成本必定不菲, 這也為崔氏推廣棉花找個理由, 畢竟要有利可圖才能下這麼大功夫推廣了。
時知做這個生意除了給崔氏壟斷棉花收購權找個名頭, 還有就是她真心想掙這個錢,家業越大花費就越大,總要想辦法開源才能不至於入不敷出。
桐州的棉花被崔氏壟斷收購,但棉花種植卻並不保密,所以還是有部分種子流入外地,這個崔氏並不在意,這東西如果不是大力推廣根本無法普及,因為現在很多人種糧食都吃不飽呢。
果然這棉花流出去也沒引起多大重視,倒是有些人也想做棉布生意,可紡織技術一般,也織染不出崔氏那樣的布匹,賣不出絲綢的價格,便宜賣了獲利一般,所以並沒有引起多少人效仿。
倒是崔教授的小麥種子和蜀黍種子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些年崔氏良種的名聲越大大了,很多人都跑到清河換種子,崔氏都很大方換了。
崔教授甚至還把耕耘方式都寫成冊子免費傳授,那些人能學到多少全看自己本事,不過種糧食這回事一看天、二看田,不同的環境和氣候適合不同的品種,崔教授這些年研究培育的種子都是適合桐州地界的,外地引進這些種子增產的效果不會有桐州那麼明顯。
這也是很多人以為桐州地界的人把崔家家主農耕的本事,傳得那麼神乎其神是崔氏故意宣傳出來的,崔家也不多解釋,暗中養那麼多人這糧食增產多少還是隻有自己清楚最好。
清河這邊兒努力增產豐收,長安卻出了大事情,蘭貴妃與熙興帝所生的五皇子和七皇子出了天花,如今宮城已經被封禁了,甚至長安都限製行人隨意走動了。
時知得到消息後隻感覺腦門兒發脹,這件事兒要是沒有小祖房的手筆她都敢把崔字倒過來寫!
但現在不是追究原因的時候,她接到消息已經晚了,這會兒五皇子和七皇子還有沒有氣兒都兩說了。
時知一直擔心熙興帝玩兒的平衡之術不到家,這會兒果真應驗了她的擔心,耗儘了世家的耐心,給你來個釜底抽薪你又能怎麼辦?
其實他們怎麼爭鬥時知都不關心,可問題是蘭貴妃的哥哥已經是掌握一方兵馬的地方大員了,這是小祖房在逼熙興帝做個選擇。
長安
熙興帝已經熬了三個晚上了,五皇子和七皇子的住處被封了,貴妃的哭求他沒辦法答應,天花的傳染性太可怕了,他不可能拿一宮城的人去賭。
進去的太醫傳出信來,兩個皇兒的情況都不大好,熙興帝焦心之餘又開始後悔,他其實應該把太子之位許出去的,不應該把那些人的耐性耗儘。
看著蘭貴妃哭得淒慘,熙興帝心裡也不好受,可他不能讓這件事再擴散了,動手的人是皇後,這是與他患難與共的發妻,他還能真殺了她不成?那樣讓皇長子以後如何自處?
皇後不相信他說的蘭貴妃是他故意寵出來的靶子,因為他在這裡麵還是有兩分情誼的,如今左右為難,想來也是可笑,機關算儘還是被人牽著鼻子走,總之都是孽!
時知再次收到長安的消息是幾天後,兩個小皇子都已經夭折了,這件事被熙興帝定性為突發疫病,蘭貴妃也被關在了宮裡。
時知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她明白熙興帝是站在了皇長子這頭,可劍南道那邊兒又該怎麼辦?蘭佑出身行伍可不是個好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