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知和崔教授收到這個調查和處理結果時, 一時間沉默了,這就是所謂“人類的參差”吧?
他們祖孫在清河經營將近十年, 這才敢說把清河打造得如鐵桶一般,在整個桐州也算是可以如魚得水。
可是如果大祖房出了紕漏能讓桐州防禦使和刺史府替自己背書嗎?那恐怕還不太能!
崔教授第一次感覺到了孫女說的“主角光環”:“大祖房可以說是勢弱,畢竟咱們經營的太晚,可就是王氏、盧氏這樣的家族也做不到讓晉州和燕州上下隻有一個聲音。”
他知道荀氏一定不簡單,可到底還是低估對方了,這樣的控製力和處事能力就算是惠嘉長公和榮安太後再世也不一定是對手。
時知看過原著自然知道原著男主家的不簡單,荀家子弟這兩代中人才輩出,把整個雲州控製在手心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
可讓時知鬱悶的是, 小祖房這次竟然就偃旗息鼓了, 任由熙興帝相信了這個結果,果然是他們崔家祖墳青煙冒到頭了吧?
長安
朝野內外一直在爭論雲州的處置問題,法和情到底看哪個吵得沸反盈天,崔椿要鬱悶出內傷來了,荀氏在這次風波裡幾乎透明了, 一個做了“二道販子”小家族似乎無人在意。
甚至因為荀氏用錢財替“主犯”贖罪,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家族有些太能鑽研可惜不走正道兒,難堪大任!
崔椿心想他要不是查出荀氏在雲州已經一手遮天他也信了,可是荀氏的事他沒有證據, 熙興帝因為蘭佑暴斃的事對世家極度不滿,他這會兒攀咬荀家除了多個荀家這樣的敵人彆的作用也起不了。
明眼人都知道兩個小皇子和蘭佑的死都有他崔氏的手筆, 可誰能相信主意是荀氏子給他出的?他也不能把真相說出去?
崔椿當時寫過幾封信給西南那邊兒,這些信是他的心腹送去的, 可這會兒崔椿不確定那幾封信會不會已經到了荀氏手裡。
這一回他沒拿到荀氏的把柄, 荀氏卻很有可能拿到了他的把柄。
所以還是得儘快把皇長子扶上去, 隻有這樣小祖房才能少了掣肘, 做事也不用這麼瞻前顧後!
想到過了年的冊封大典,崔椿心裡一陣火熱,太子冊封前一切都得太平著來,萬萬不能再出什麼紕漏!
雲州
荀延把他二叔交出去後果然又像承諾的那樣,把人贖了回來,可這一送一贖很多事就不一樣了,西海國那邊兒的事情已經換人了。
荀氏家主對這件事沒發表什麼意見,荀氏的生存法則原本就是有能居之,他二弟的野心是他慣出來給兒子磨刀的,這麼容易就折了那也隻能怪他不中用。
隻不過大郎的婚事卻難辦了,眼瞅著崔氏的聯姻也沒了,崔氏小祖房大概是看出什麼了,之前兩家的默契絕口不提,劍南道指揮使的位置恐怕也要丟了。
這次荀家以自汙名聲的代價降低了朝廷的警戒心,荀家順利脫身可這個檔口再去找個頂級世家卻是不成了,引人注目不說那些頂級世家這會兒大概也不會願意了。
荀延把事情處理完了後反而勸他父親:“這會兒咱們不宜高調了,找個小世家也沒什麼,隻要不拖後腿就行。”
荀家家主心裡隻覺得可惜,但形勢如此,他們除了改變計劃也彆無他法了,兒子的妻子必須得能幫上他,若是家世一般那這女郎個人素質就得強,必須得好好挑一挑。
外麵的風雨對於清河來說隻是一時的紛擾,今年崔氏莊子種的糧食終於有平均產出過了四百斤,雖然隻是上等田的產出,但已經讓崔教授激動不已了,他忙了□□年終於把及格線拉上了!
在沒有化肥農藥的耕種條件下,四百斤真的就是條線,隻要之後中等田也過了這條平均線,那他的良種才算真的培育成功了。
崔教授現在帶著十幾名學員專事農耕,數據記錄什麼的學員們已經非常熟悉了,崔教授除了教他們農業知識,一些氣候變化的常識也會給他們普及,農業和氣候是分不開的,天氣變化關係重大,很多時候提早預防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