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也不是所有人都去了蜀州,還是有一部分看情況不好後跑到了江南和其他地方。
就比如上門投靠崔教授的柳京,他是柳家現任家主的從兄,上任家主的親侄子,崔氏大祖房家主府的“舅老爺”。
柳京當初聽到他堂弟想和荀氏聯姻就不同意,後來又聽到族裡打算再嫁一女去鄭氏就知道不好,可惜這些年他一直著書立說根本不管族中的事。
勸來勸去他發現沒一個聽他的,索性吩咐家裡人收拾東西直接坐船離開了平州,對外說是要去江南一所書院任教。
果不其然,他一家離開平州不久柳氏就出了事,原本柳京是打算去江南看看情況再說,但他一聽到柳氏族人大部分被帶去蜀州,立刻就讓船換了方向直奔清河而來。
說真的,麵對這個情況崔教授有些懵,他從來沒有想過在這個世界,他還能再見到他那個糟心小舅子的這張臉。
崔教授現在正處於驚嚇和鬱悶中,他那個小舅子實在是給他造成過很大陰影,妻子和弟弟年紀相差較大,一直都有“弟控”的趨向,崔教授年輕時沒少被折騰,那時候崔教授安慰自己孩子長大就好了。
結果熊孩子長大了依舊熱衷整天給姐夫找不痛快,直到老伴兒去世他們見的少了崔教授才到的解脫,他真的是不想再見這張臉啊。
時知也有些懵,第一眼看到柳京時她真以為她舅爺爺也跟著一起穿越過來了,現代世界她奶奶雖然在她上初中時就因病去世,可她爸爸每年都會去探望這個舅舅,時知自然也不會陌生,說實話舅爺爺雖然性子跳脫了點,但對她和哥哥還是很好的。
有時候時知真的要懷疑這是不是個平行時空,話說回來那在這裡她不是應該還有個哥哥才對吧?
崔教授表示大概應該也有過,記憶裡小盧氏剛成婚後不久曾經小產過一次,或許剛好就是他那倒黴孫子?
崔教授怵小舅子這件事時知是知道的,所以她找了一個人全權負責柳家人的生活問題,雖然柳老夫人不在了,可她的娘家親兄弟投靠上門,崔氏也不能拒之門外。
阮媽媽原本都退休了,但做為柳老夫人的陪嫁,柳氏的人上門她必定會儘心招待,尤其這還是她從小看著長大的郎君一家,隻不過柳氏遭難,阮媽媽背地裡忍不住在老夫人牌位前哭了一場。
柳京到了清河後,雖然他感覺老姐夫態度有些奇怪彆扭,但倒也應該不是嫌棄他們,從生活上他們一家人的待遇都很妥帖就知道了,可就是總感覺這姐夫多年不見似乎性情也不同以往。
然後柳京又想起自己那個短命的外甥心裡黯然,似乎又能理解這老姐夫一些,想他柳家遭難後他原本活潑的幾個孫兒、孫女都乖巧不少,人大概經曆些磨難都會改變吧。
柳京到清河後托時知打聽了一下去江南族人的境況,他離開時其實有些族人也看出平州要不好,準備動身逃難了。
時知最早聽到的消息是王七娘嫁去的那一房提前安排兒子、兒媳帶著孩子回江南探親,想來這是他們安排的最後退路。
提前帶著家資逃出來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是兵臨城下後倉皇出逃,至今很多下落不明,這樣看來還不如去蜀州,畢竟荀氏雖然瓜分不少財產去,但到底還是安置了柳氏族人。
柳京聽到後長歎道:“總歸性命和書留著就好,一些身外之物舍就舍了。”
來到清河後看著這裡的氣象,柳京深感崔氏果然是複興起來了,他多年前曾經來過清河一次,那時候哪裡有這般景象,看樣子他這個侄孫女的確不一般。
不一般的時知此刻卻感到很苦逼,原本她是不住家主府很久了,一時不方便跟火器製作進度,再來就是為了躲那些催婚的族老。
因為她遲遲拖著不成婚,在眾人眼中如今已經是二十有一的“大齡剩女”,族老們一見到她或者崔教授就哭,這事兒上就連崔靜海和崔汶都和族老統一陣線。
柳京一家上門時知和崔教授回來住的這些日子,崔靜海幾乎天天堵在崔教授院子裡跟他聊“人生”。
最後時知實在沒沒招了,就想著溜回莊園,但她和崔教授可以溜卻不好把柳京一家子扔在家主府,如今四郎也跟著父母去了崔靜海分出去的那宅院居住,家主府是徹底“空了”。
所以時知跑路之前,還是得考慮怎麼徹底安置這個舅爺爺一家的事。
然後她就想到了知微書院,自從天下大亂後,知微書院一多半世家子都已經回家,留下的多是桐州本地世家的一些學子,知微書院在崔氏掌控住桐州後自然又歸崔氏管。
柳京原本就醉心著書教學,把知微書院交給他似乎也不錯。
“去知微書院?”柳京聽到侄孫女的提議後嗓門都忍不住有些提高,沒辦法英才書院與知微書院在天下讀書人心中的地位太高,尤其是知微書院在世家子心裡就更高了。
時知不好意思道:“不瞞舅祖父,自從這世道亂起來後,知微書院的師生日漸減少,前些日子許山長也提出辭呈,如今書院山長一職空缺,孫女若不是沒法子也不會求到您麵前。”
柳京聽了後卻一點都沒有嫌棄知微書院衰落了,再怎麼衰落那也是“知微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