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第 107 章(2 / 2)

當然也有抱怨時知“忘本”的,說她不顧同族情誼、不維護崔氏利益,凡是敢這樣說話的在族內也算是有些地位的。

時知聽了後卻沒再像以前那樣“視而不見”,她直接讓人發出公示,這些人家不再受她和崔教授庇護,雖是還是崔氏宗族之人,但她會不再管這些人家今後的死活,當然彆家願意管她也不介意。

此話一出再無人敢多置喙,起碼公開場合沒有崔氏的人敢說什麼,彆的家族看這情形,大多數也乖乖把以前隱匿的土地去登了記,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自己人都不留情麵何況他們。

崔氏已經全部查出來那就糊弄不過去,再說了現如今的世道那些地今天是他們的到了明天姓什麼卻不好說。

不到三個月登記造冊的土地又增加了三成,時知給繪製了表格登記,同時她開始推行辦公使用阿拉伯數字和大良文字並用。

家主府很多年前就用這一套辦公,體係和經驗都很成熟,時知安排一批學員去給那些新上任的官員培訓,能有通過科考的智商,學這點東西其實很容易。

很快江南各大書院也增加了教授數術和阿拉伯數字的課程,很多大儒都去考察過,這些東西的確有利於民生,所以學子們接觸一下也不是壞事。

時知聽到江南這麼上道兒後,心想果然不愧是文風最為開放的地區,這一套她在桐州推行都有好幾年的時間,可桐州包括知微書院在內的所有書院就從未主動去增加課程,直到柳京任職山長,時知派人溝通後才安排上日程。

土地登記完了,小半年也已經過去,崔氏一直都沒再擴大版圖,治下環境也相對安穩不少,很多商鋪、手工業也漸漸又冒頭,甚至附近幾個打仗最厲害的州府跑出好多流民湧入,這一次崔氏當然沒有阻攔,這年頭誰還怕人多。

那些廢棄的農田和村莊就重新安排湧入的流民去安置,還有一小部分逃難離開的聽到風聲後,離得不遠地都想辦法回來了。

時知看情況差不多後就讓人重新製定了稅法,苟捐雜稅她當然不會弄出來,可該收的還是得收全了,維持一個區域穩定花費巨大。

稅務這一塊兒時知是一部分老學員和一部分口碑不錯的地方官一起製定的管理政策,學員們有她先進的管理知識,原來的地方官更了解民情土俗,相互配合能更快落實下去。

對於這一切的改變,桐州和冀州感覺還不是很明顯,江南北部卻一下子感覺出不同,崔氏的軍隊進入江南不過一年時間,曾經的繁華地段又開始出現叫賣聲不說,好多關了的鋪子也重新開張了。

隻不過崔氏一直都沒跟那些大戶人家有過太多交流,除了那張隱匿土地的名單,他們至今還沒成功送下什麼東西給崔氏,這心裡總是不安啊。

王釗重新運行起江南的鹽鐵司,這一塊兒他最熟悉,當然這次他不再是一個人獨大,崔氏派來一堆給他打下手的人,王釗清楚過不了幾年把人帶出來他就得退位讓賢。

但比起家族這個官職他已經不放在心上,王氏如今正要低調行事,韜光養晦才好,有安生日子過就是祖宗保佑。

聽說南邊兒又打起來了,齊彬和荀延這一年大大小小的仗打得讓人頭皮發麻,鄭氏雖說沒有大動作,但也時不時在西邊兒和幾個勢力周旋,相比之下他這裡算是難得的安生。

隻不過他心裡還是有些不安,和時知談判那幾封信,有一件事清河一直都沒再提,那就是當初崔氏控製後對江南並不是真的分文不取,但怎麼取什麼時候取時知一直不肯說透。

王釗曾經估了個價給時知,她的回複是不會比這個多,對於其他家族她也同樣表示不會到難以承受的價格。

可這都過去快一年了,也不見崔氏開口,王釗不會天真到以為時知突然善心大發,想當菩薩保佑他們這些肥羊。

時知越晚開口他就越覺得這件事指定不小,雖然他還算相信時知的人品,但刀遲遲不落,總是讓人難安。

時知當然不是忘了,她從沒拿下江南就開始做計劃了,隻不過這件事不能從江南開始,而是要從清河開始,等她準備完全了,江南自然可以收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