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 111 章(2 / 2)

“那你知道大良建國時有多少人嗎?”

“屬下不知。”這超綱了。

“一千三百多萬。”時知把手裡的史書遞給白雀。

國內動亂加上外敵入侵,百年風雨飄搖,這片土地朝代更迭不斷,人口卻越來越少,大良開國皇帝登基時連個像樣的儀仗隊都湊不齊。

時知看著沉思的白雀,輕歎:“我們要自保或者取天下,用儘手段增強自身勢力、權衡削弱彆人的勢力,這都無可厚非,可終究也要明白一個道理,自己變強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

變強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崔氏更好的生存?

白雀有些發怔,他這幾年鬢角生了白發,因為常年麵無表情,此刻困惑的表情竟然讓他平添幾分人氣,他問了一個原本對他來說很僭越的問題:“女郎您為了什麼?”

時知淺笑:“為了自己生存,也為了讓這天下更好。”

所以她不能以徹底毀掉天下的代價去改變,這代價過於慘烈,大良二百年的努力全部毀於一旦不說,真要到那種地步再去重建,她用儘一生大概也無法見到這世界真的變好那一天。

白雀有些沉默,他知道女郎不同常人,但知道此刻他終於確認了自己心中的一些猜測。

“女郎,屬下不懂您的抱負,但會和所有暗部誓死追隨您。”白雀留下這兩句話就退出去了。

時知站在窗邊看著白雀離開的背影,她知道白雀懂了她的話,隻不過有些事他們彼此明白就好,不用說透。

時知這兩年的動作白雀都看在眼裡,她在防備崔氏,白雀不會感覺不到,時知也沒有刻意隱瞞白雀。

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未來做出選擇,白雀成為死士是命運替他做的選擇,可他的未來時知給了他自己選擇。

“謝謝你。”時知合上窗,無聲道了一聲謝,願往後風雨、同舟共濟。

今年江南“土地農業司”管理的農田早稻大豐收,平均畝產有四百二十多斤,最高產的水田竟然產出五百四十多斤稻米,一下就在江南成為最熱門的話題。

好多種植崔氏稻種的江南鄉村不約而同舉行了大型祭祀活動、拜謝神靈,甚至還有給崔教授和時知立長生牌的。

崔教授知道後有些哭笑不得,如果可以他更願意讓大家跟著他“走近科學”。

之前還未收割隻是結穗時,懂行的人就知道這稻種不尋常,那時候好多江南大戶就紛紛求到崔氏門下,但因為稻種最先分給了“農業司”管理的農田佃戶,晚稻種下去後崔氏手裡其實也沒種子了,所以隻能等這早稻成熟再說。

這會兒早稻熟了,農業學員帶佃戶挑選出的稻種統一被崔氏收了上來分配,崔氏答應明年早稻耕種會賣一部分種子給江南的大戶,但這個量需要控製,說到底“農業司”那些土地也沒全輪上全種新稻種呢。

這些都差不多在時知的計劃中,除了答應賣給荀氏和齊彬的稻種,其他的時知都安排“農業司”去安排,她最近的主要精力還是在火器研製改進上。

“女郎,這兩個月江南北部突然湧入了一批流民,應該是從浚合江南岸過來的。”

時知沒有很驚訝,這兩年江南北部逐漸太平,如今又有如此高產的稻米,崔氏之前的吸引人口政策想來是有用了,南部勢力龐雜,百姓想要離開反而比彆的地方更方便。

“核查人口信息,身份登記造冊後先安排住下,先安排他們去清理那些無主荒廢的農田,口糧就按照清理出的農田數量發放,等來年再給他們分發種子。”

廢棄農田全部整理出來也需要大量勞動力,時知計劃先清理江南的,畢竟這裡的土地要更肥沃些,而且這裡人口相對來說密集,勞動力損失沒那麼大,不像冀州就得慢慢來,沒個十年八載是恢複不過來的。

“對了,問問他們當中有沒有會紡織的,如果會就說崔氏新開的紡織作坊招女工,工錢按棉紗或布匹數量結算。”

江南的棉紡織推廣做的比冀、桐、燕三州都順利,這裡的絲綢紡織原本就發達,大族和普通百姓對紡織業接受更快,再加上海運重開,棉布紡織越來越有賺頭如今不用崔氏扶持它也已經迅速生根發芽了。

同時江南的紡織業也帶動了北方地區棉花的種植,市場需求量增加,江南種棉花的又少,所以到冀州、桐州、燕州收購棉花的越來越多,棉農們除了崔氏的訂單如今業可以放開交易對象,種植規模漸漸就增多起來。

一切似乎慢慢都在進入正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