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 122 章(2 / 2)

同時也報道了崔氏女郎崔時知在突聞邊關出事後,立即決定放棄勝利在望的晉州戰局,讓大軍火速支援靖州。

報道還點明一點,崔氏在晉州與鄭氏交戰時,崔氏所有關於西北的消息全部被不明勢力攔截,崔氏女郎震怒已經派人去徹查,相關事宜會在得出調查結果後再行披露。

報道撰寫的時候,崔氏女郎已經親自帶著大軍趕到並州目前正在日夜兼程往靖州趕去,同時靖州幸存的民眾也已經被崔氏臨時安置起來。

至於此刻堅守在前線的邊軍能否堅持等到崔氏大軍的救援,靖州困局又能否迎來轉機,一切都是未知。

文章最後一段話寫得引人深思觸動,“國之蒙難、國人哀乎?國人哀乎,亦當如何?崔氏女郎親赴前線曾有一寄言:天下骨肉皆為同胞,戮吾同胞、侵吾疆土,崔氏時知雖是女子,亦無懼外侮,誓為靖州邊軍英靈與黎民冤魂報此血仇!若崔氏時知與同袍身死疆場,萬望天下諸君秉承無數英魂遺誌,同仇敵愾、共抗外辱!”

此文讀完或是聽完,無人能不動容,從文人儒生到目不識丁的街頭百姓,無數人的愛國情懷被點燃,然後一些原本就關注家國大事的人忍不住開始或深或淺的去思考“天下有難,匹夫有責”這八個字的含義。

英才書院的山長看完報紙後當著所有先生和學生的麵沉聲道:“今日才知何為巾幗羞煞須眉,汝等往日自詡美玉良才,皆有一腔濟民抱負,然與崔女郎比可有其一半對家國天下的忠義熱枕?”

“崔女郎讓吾輩汗顏!”眾人皆拱手一禮,這等高義他們再無不服氣之言。

除了關於時知以女子身份去保家衛國被人討論,北境邊軍也再次投入眾人的視野,靖州告急後大家才發現一件他們忽略已久的事。

從大良動亂到社稷分裂,所有人都在關注逐鹿中原的各方勢力,卻把一直堅守在北方邊境駐軍遺忘徹底!

他們沒有朝廷、沒有支援甚至已經被所有人遺忘,可他們還是在邊境咬牙堅持了七八年,這是何等令人欽佩的忠勇仁義!

西關軍多年遊走在生死邊緣,林氏以全族忠勇殉節,慕容氏交托後事一般奔赴戰場,他們無名無利,隻為道義,就可把生死榮辱皆拋諸腦後這麼多年。

大家被無條件保衛這麼久,怎能把這等恩義忘掉,又怎能視為理所應當!

《啟智月報》這次報紙沒有按照以往板塊排版,上麵兩篇文章就已經占據一半多內容,後麵是一篇關於並州的難民接收報道,上麵詳細記錄了難民接收情況,表明崔氏現有物資大部分要去支援靖州前線,靖州難民安置還缺大量物資。

報道發出之前並州、桐州的一些愛國人士已經自發捐物捐糧,然而難民數量巨大,現在這些仍舊是杯水車薪還需眾人支援,文章最後提供了接收捐贈的幾處衙門地點。

最後一部分是一個數據榜單,公布的是捐贈人姓名與捐贈數量,大多都是並州、桐州的大族、富戶,但也有一些普通百姓,榜單下表明了這一期捐贈截止日期,並表示下一期會把後麵捐贈者的信息再繼續登報。

捐贈的事是崔教授親自主持的,他現在一直負責調派物資去並州和靖州,但隻靠崔氏自己的家底幾乎是不可能妥善安置這麼多人,所以他先是發動世家豪族捐贈,然後又想出接住報紙宣傳,無論是為公為私,總歸是會有人支援。

尤其是這期報紙一出,情緒和宣傳都到位,原本還要崔氏去各方動員的捐贈工作一下子就接應不過來,還好崔教授提前表示可以去各大書院招募“誌願者”,一起幫忙登記捐贈物資的信息,物資分類和運輸則由崔氏的駐守軍隊輪流負責。

靖州事件出現後,靠近靖州的地區民眾情緒的確有焦慮恐慌情緒出現,但各地方衙門都接到通知,大街小巷的開始宣傳崔氏大軍此次抗敵的決心與準備,讓很多人暫時吃了定心丸,同時也明白自己此刻努力種田織布、做工買賣都是為前線抗敵所需的物資出力,漸漸也都平穩下來。

當然更多人關注的還是前線最新軍情,大家都在祈禱崔氏大軍能夠及時趕到、扭轉戰局,不然靖州失守,那麼並州、燕州等地也必將有部分地區遭到外敵的屠戮洗掠。

“報——卞陽大捷——崔氏大軍於靖州卞陽成功潰敗敵軍——”

送軍報的斥候一路快馬從靖州傳到清河,沿途各個州府都已經接到消息,這樣鼓舞士氣的消息不等月報發布,就已經開始迅速傳播。

報館的各個編輯這次又開始加班,但這次所有人都是激動且高興的,靖州困局終於迎來曙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