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第 130 章(1 / 2)

崔氏的女子書院分南北兩所,但取名都是“啟明書院”,這是時知考慮許久後才定下的名字——暗夜千年,啟明道路。

招生年齡是從七歲到十二歲,學製分五年到九年,五年基礎班若是想繼續深造可考試升四年高級班,並且標明高級班有獎學金,隻要成績夠幾乎都不用家裡再負擔學雜費。

“隻怕那些學生的家長不會讓女兒讀到年紀太大。”崔教授很清楚那些家長的心思,女兒十四五歲就定親成婚的比比皆是。

時知卻不怎麼擔心:“那就讓他們卷起來,如果上層社會的婚事考核標準再加上學曆這一條,他們隻會瘋狂想把女兒留在學院完成學業。”

沒辦法幫所有女性改變現在這個情形,那就先改變一部分,讓上層先改變觀念,這樣也會帶動下層意識。

跟他們講什麼人權、男女平等是沒用的,但讓人們看到最切實的利益,就容易接受一些,比如識字的女孩子婚事比不識字的順遂,比如以後識字的女孩子能有一份體麵的工作和男子一樣有收入來源。

崔氏義學辦了這麼久,來上課的女孩子寥寥無幾,時知一直想著去改變這種情況,女子書院就是她推動那塊攔路磐石的動作之一。

當然這需要努力好久,短時間內也有可能見不到什麼大的改變,可總得想各種辦法去嘗試。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也不是開天辟地時就有的,既然後世能有人一步步改變它,時知覺得現在開始努力,總有一天這個世界也能改變,即使不會有她曾經的世界那麼好可至少能給後來者減少一點阻力、奠定一點基礎。

桐州的啟明書院正式開課,最初一批報名的學生是清河崔氏小女郎們,她們原本就被時知強製性要求在家學讀書,現在不過是換個地方而已,當然她們也得考試,合格了才能入學。

看到崔氏的女郎報名,一些觀望的豪族也陸續開始報名,能到世家開的書院“鍍金”,對他們這樣的出身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與此同時《啟智月報》也刊登了關於女子書院的點評文章,“貴族精英教育”一詞首次問世,這篇文章是一個匿名作者寫的,文章主要是談論了一些關於就讀女子書院未來的設想,隱隱暗示這種書院除了能幫助培養女郎素質外,它還能幫助女郎拓展眼界和上層交際圈,是一種隱形人脈資源。

看過報紙的很多人都動心了,尤其是那些有錢卻差在出身上的家族,或者出身不錯卻漸漸沒落的世家,都從中看到了一種“機遇”。

如果這時候的人經曆過後世那種信息爆炸時代,一眼就能看出這篇文章其實就是一篇廣告軟文。

不多久,報名人數超額,兩所啟明書院就出通知,今年的招生名額已滿,想來讀書的明年再說。

“教學質量可一定得抓上去,咱們的學生起碼不能輸給一般的世家女!”時知對於教育投入很大方,她需要一塊兒金子招牌來幫自己站台。

“您放心,一定按照咱們崔氏教養嫡女的標準來。”

除了加入一門格物學,其他地方他們都是按照崔氏嫡脈培養女郎的課程標準定的。

除了教學內容,書院的安保措施和教學環境也花了大心思,家長們花了那麼多錢用得給人一個放心的環境不是。

長安

鄭濂看到探子傳回的消息,心裡也是佩服,他有時候覺得崔時知這個人腦子裡似乎有著無窮無儘的點子,你都不知道她哪來這麼多天馬行空的想法。

難不成真有人生而知之?

“女子現在若可入學,那以後便可從政為官,崔臻果然是個野心勃勃的女子啊。”

自從時知和荀延各自從邊關回到自己大本營,鄭濂幾乎一直都在緊繃著神經,他知道這兩個人都不會輕易放過他。

尤其是崔氏此刻名望人心都到了頂點,萬一說出什麼不利他的話,那鄭氏就會很被動。

鄭濂一直在找機會去動搖崔氏這種名望影響降低它的話語權,這一次女子書院讓他感覺找到了機會。

這世間墨守成規者總比開拓創新者多,他要找一批反對者其實也並不難,尤其是這種書院還不分出身收學生,那可以做的文章就更多了。

很快一篇《傾國論》的文章開始在不同地方流傳,文章筆鋒犀利,脈絡分明,通篇就一個主題“女子當以貞靜、謙順為德,否則就是亂家禍國的源頭”,文章還引經據典列舉了很多曆史名人。

前有妹喜、褒姒後有榮安、惠嘉,看上去說的頭頭是道,仿佛這天下的社稷崩壞、朝代更迭都是這些“不知本分”的女人造成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