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第 135 章(1 / 2)

兩個月前青雲軍與荀氏駐軍在蜀州與甘州邊界線發生摩擦,爆發幾場小規模戰役,而後雖然被鎮壓,但雙方氣氛已經到劍拔弩張,後有全國各地大批儒生遞“請願書”,甚至已經儒生在各州府“跪請”幾日。

最終崔氏與荀氏接了這“請願書”,雙方定好在平州和談,然而等兩家使團抵達時,荀氏當家人也在平州露了麵,觀望事態的眾人心底不由更對此次和談產生信心。

可眾人不知道的是,這一次“會麵”,完全是荀氏單方麵決定,之前討論“和談”事項時並沒有要雙方首腦見麵這一項。

崔氏此刻已經是被架在火上,“和談”隻進行個開始雙方就談不下去了。

“荀氏這是想把屎盆子都扣到我崔氏頭上?”

魯一高負責這次“和談”的安保警戒,但他此刻已經是怒火中燒,彆人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他們這些軍中人還不清楚?

誰都能看出來荀氏不是不想開戰,他們隻不過是想拖延時間在找克製火炮的法子,荀氏這一年在雲州彙集那麼多奇人異士真當崔氏是瞎了!

前些日子雙方起摩擦,雖說誰都沒占到大便宜,可那些酸儒突然大規模聚集請願,這事兒前後腳發生得太迅速也太理所應當,要說沒人有預謀的推動誰信?

荀氏為了這“和談”可謂是煞費苦心,達到目的還不算,竟然臨了還擺了他們一道,明知女郎去了江南,荀延卻在此刻悄摸摸跑來了平州!

這是想讓所有人覺得荀氏才是那個顧全大局、委屈求全的一方?

崔氏特使也是氣得不行,可如今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他們必須得想法子應對。

平州漢雲城

柳氏一族的宅院如今已經空曠,柳氏叛出荀氏投靠鄭氏後就從蜀州回了平州漢雲城,隻不過剛回沒多久鄭氏就覆滅,柳氏一族最終四散逃去。

柳氏一族的宅院靠揚子江南岸而建,崔、荀兩家瓜分平州後,這些宅院就入了荀氏手中,而荀延此刻就住在曾經的柳氏家主府而今的荀氏彆院中。

這次“和談”是他一力促成,自然要親自到場以示“誠意”。

趙五娘此次也跟隨荀延到了平州,她此刻一邊烹茶一邊欣賞著園中景致,世事難料誰能想到她竟然有朝一日會住到這柳氏家主府,何其諷刺啊……

今日是立冬,地處南北交彙之地習俗卻自成一體,立冬日平州百姓會習慣送些雞鴨給親朋,隻不過自從平州被崔、荀兩家劃江而治,靠近揚子江兩岸的平州百姓親戚走動就沒那麼方便。

前幾個月荀氏下令戒嚴,南岸就連下江打漁都被禁了,崔氏雖然沒有明確下令,但對江上往來船隻排查越來越嚴格,一股風雨欲來的壓抑感縈繞在整個平州上空。

掛著崔、荀旗幟的官船每日都在江上巡邏,哪怕水流湍急處依舊可見巡航的船隻在江麵頻繁出現。

隻是不知為何,南岸這幾日又突然放寬了禁令,過江的渡船前幾日接到府衙通知可以開船,聽說是崔、荀兩家要“和談”,平州南北兩岸這段時間亦可恢複通航。

一些鄉民聽到消息就想抓緊機會過江探親,說不準過些日子又要嚴起來,不趁這幾日去,到今年新年可能都沒機會再探親。

時知一行人輕裝簡行從江南一路快馬趕來,隔江遙望南岸的漢雲城時看到的就是這幅景象,兩岸等待渡江的百姓排著長長的隊伍身上或背或抱著雞籠鴨籠,人間煙火氣莫過於此。

看到此情此景,時知心裡原本被荀延這一頓騷操作惹起的火氣也消退幾分……

“前些日子不是說荀氏在南岸把漁獵都禁了嗎?”

這十幾日都跟著時知趕路,他們接到的消息沒有那麼平日便捷“想來是又恢複了。”

時知嗤笑道“所以說天底下最煩的事就是和荀延這樣的人打擂台。”

陰謀、陽謀一環扣一環給你套上,連她快馬加鞭趕來的日子都能算得這樣準,今日這副情景隻怕也是為她準備的。

“儒生請願之勢”挾她鬆口,“百姓團圓之情”迫她妥協,哪怕明知道對方沒那麼深明大義,可你就是挑不出毛病。

“此人似乎比鄭濂更懂得揣摩人心。”

白雀等人也顯然明白了眼前這情景是為何,那人在揣摩他們女郎的為人,可怕得是他似乎真摸到脈絡了。

時知輕歎“此行隻怕要有不少風波。”

大費苦心把她引來,荀延絕對不會隻是為了所謂的“和談”,他們都清楚和平隻是暫時的拖延,戰爭早晚都會降臨。

時知的到來讓整個崔氏使團一下子又活躍起來,論造勢他們一點不輸荀氏,如今女郎來了,他們可不又有底氣了?

然而時知此番到來卻並不是真為了“和談”,她其實已經做好進攻的計劃,去江南巡視主要是為了部署駐軍防務,可沒曾想荀延突然給她來了這麼一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