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趙某人的帶清攻略(2 / 2)

蘭芳 禦炎 9086 字 8個月前

大部分人,還隻是苦哈哈的掙紮在生死線上下。

對於他們來說,除了命,已經沒什麼可以失去的了,甚至於連命都朝不保夕,甚至於根本不識字,文字獄什麼的對於他們來說隻是浮雲。

他們不正是最好的可以聯合的對象嗎?

趙學寧於是下令情報部門改變打法,不再與走私商人、官府的吏員之類這群人談政治,就和他們單純的聯合賺錢,做生意,純粹為蘭芳積累資金。

而另一邊,情報人員們又積極接觸三省之地的下層人士,采取了兩條策略。

第一,就是積極招募三省之地沒有土地的破產農民、流民前往蘭芳,用土地、住宅等等優厚條勸誘他們出海去蘭芳,隻要願意去,什麼事情都是蘭芳負責,他們隻要人過去就可以了。

通過這種方式,從共和國元年到共和國四年,每年都有幾千到一萬不等的三省之民被帶到蘭芳各地安置,這種做法確實給蘭芳補充了一些人口。

不過移民效率太低,所以最主要的,還是第二條策略——在清帝國內部搞事情。

這些情報部門派過去的走私商人們往往也都原本當地的民眾,因為之前混不下去出海謀生,之後打著“衣錦還鄉”的名義回到了故土,花了錢走了關係,把之前潤出去的黑曆史抹掉了,重新變成天朝順民。

反正管戶籍的地方小官隻要有錢收,什麼都好說。

甚至於地方官府有沒有關於他們潤出去的記錄都不好說。

對於這些賬麵藝術大師們來講,錢可比真實可靠的記錄要重要多了。

之後就是花錢打點關係,買通官府裡的相關人員,在他們的協助下用錢購買土地。

三省之地寸土寸金,優質土地的確價格高且緊俏,但是情報人員的背後是蘭芳,資金充裕的蘭芳,不好買歸不好買,但是隻要有錢,這些也都不是難事。

有了土地,有了住宅,有了門麵和官麵上的關係,這些情報人員就華麗轉身,成為了當地頗有地位的員外。

當了員外了,自然也會擁有自己的佃戶,這些佃戶往往是之前的土地主人留下來的,因為這一帶永佃製度的存在,所以往往地主變更了,耕地的農民還是那麼些。

當然了,所謂的永佃製度也不是那麼牢靠的,隻要有錢有勢,員外說誰來耕田,那就是誰來耕田,所以在這個方麵,地主的權力還是更加強勢的。

根據土地的多少,控製的佃戶數量也會有所不同,但是相對於獲得土地和佃戶來說,情報人員成為員外的更大的好處在於有根據地可以招募更多的流民前來自己的農莊之中了。

招募流民不一定需要讓他們來耕種土地,單純的用來看家護院保護自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都不能算是個事情。

清中後期,隨著人口日漸增多,兩廣和福建的人地矛盾越發突出,為了爭奪土地和水源,民間械鬥之風盛行,官府和官兵都不能製止,甚至有些時候都不敢參與進去,生怕被打死打傷。

一次械鬥從早期的幾十人上百人,到後期發展為幾千上萬人,一旦打起來簡直就是一場古典時期的戰爭,為了爭奪土地和生存資源,大家都武德充沛,十分剽悍能打。

所以一位擁有土地的強勢的員外,往往也要從另一個維度來看他的屬性,即本身所屬的宗族以及自己手底下擁有多少能打戰的壯丁。

宗族強勢,手底下也有能打戰的壯丁,就能守住自己的家業,還能掠奪其他宗族的產業,讓自己的宗族過得更好。

宗族不強勢,手底下沒什麼能打戰的壯丁,沒有多少成年男子,那就很難守住家業,很有可能在土地爭奪戰中落敗,然後家破人亡,淪為流民。

到那個時候,你指望官府給你主持公道?

官府才不會管你,官府隻會為勝利者主持公道,要成為勝利者就還是要靠自己。

一邊耕種田地一邊演武備戰,是這個時期兩廣、福建相當一部分地區農民的日常生活。

畢竟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老天爺不下雨,水源會成為大家的生命線,也沒人知道什麼時候某個強勢宗族看上了某塊地,就要引起一場屍橫遍野的宗族大戰。

而這種野蠻甚至有些瘋狂的風俗,恰恰成為了蘭芳破局的關鍵點。

情報人員往往都有自己的宗族,他們接受共和國的指令、帶著大筆資金返回老家,洗白身份之後,就會重回各自的地方宗族中掛名。

而宗族發現自家從國外潤回來一個有錢有勢的實力派,往往也會非常高興地接受他們成為宗族的助力,重新接納他們,並向他們尋求經濟和武力上的援助。

這個時候,蘭芳的情報人員們就會以自己的土地產業為基礎,招募流民,配合原先地主留下的永佃戶,讓他們【平時為農、戰時為兵】,搞起秦國那套古典主義的耕戰體製。

因為有特殊的需求,所以招募的人就多了一些,還專門挑身體條件稍微好一點的青少年男子加入自己的農莊,甚至於公開招募,不做掩飾。

這個因為大家都在搞,是地方上不成文的風俗,官府也不會過多的在意。

反正不管誰家勢力大,也不會忘記給官府塞錢,官府隻要保證這些械鬥不會轉移為造反就可以,有些時候甚至會故意縱容乃至於挑撥地方宗族之間互相爭鬥。

他們互相爭鬥、互相仇視,互相之間有了血海深仇,就不會聯合起來針對官府,官府的地位和權勢才更加能得到鞏固,統治才不會受到威脅,不是嗎?

皇帝會平衡朝廷勢力,地方官也要平衡地方勢力,否則怎麼保證自己的唯我獨尊呢?

大家都不傻。

而這就成為了蘭芳發展自己的勢力的關鍵點,得以半公開的擴大自己的宗族武裝力量而不受限製。

同時,因為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資源稀少,能耕種土地吃上飯在三省之地往往也是不那麼輕鬆的一件事情。

在人地矛盾越發突出的當下,破產農民能重新得到土地耕種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也就有越來越多的農民破產成為流民,使得人地矛盾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越來越多的人沒有土地可以耕種,勞動力市場趨於飽和,對現有工作人群的衝擊也非常之大。

而在這個惡性循環之中,農民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也會主動“降薪”,向土地持有者尋求收留,希望能有一口飯吃。

麵對大量勞動力擁擠的“賣方市場”,地主們當然不會做什麼擬人的事情,紛紛開啟了【不當人錦標賽】的大比拚,互相賽著誰家的租子更高。

你家四成,我家五成,你家五成,我家六成。

每一家都有每一家不當人的手段,如果有人覺得他們太不當人,太可惡,他們就會理直氣壯的懟回去——

【你不種田,有的是人種,大清最不缺的就是人,滾!】

又能怎麼辦呢,生產資料確實在他們手裡。

發展到這一時期,某些人地矛盾特彆突出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地主家獲得耕種收入的八成而佃戶隻獲得二成的可怕情況,這在一些地廣人稀的地方是難以想象的。

隻能說,老百姓的日子是真的難過啊。

————————

ps:就算是我也不會天天吃午餐肉啊,雖然我的確是午餐肉的忠實擁躉就是了,今兒早上吃的是腸粉和蛋黃燒賣,味道也還算不錯啦,但還是沒有麵和午餐肉好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