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耗不起的是帶清(2 / 2)

蘭芳 禦炎 8257 字 8個月前

但這隻是非常初步的意見統一,對於趙學寧提出的要北伐大清的事情,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感到不可思議的。

不過因為保密原則,他們不能把這個消息對外泄露,隻能在心裡不斷的懷疑、擔憂。

對於這種較為廣泛的情緒,趙學寧也能感覺到,他隻能感歎老大帝國的威望實在是太強,哪怕已經是泥足巨人,卻依然有著讓周邊小勢力無法直視的強悍光環,自帶不可招惹的關鍵屬性。

這種情況也不單單是目前的蘭芳所麵對的,一直延續到六十年後,橫行全球的帶英在麵對要不要開戰的選擇上,也是如此。

哪怕有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演講,帶英議會也隻是以微弱多數的優勢通過了開戰的決議,還是有將近一半的人不讚同和帶清開戰。

而眼下,趙學寧覺得自己這邊真正支持自己和帶清開戰的人,恐怕還不到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都沒有。

不過這也是正常的。

彆人不說,當初弘曆要和準噶爾汗國開戰的時候,清廷內部隻有傅恒一個人支持他,也是大家齊齊反對,但是弘曆還是堅持打了這一戰,開啟了他十全老人的不歸路。

弘曆尚且可以堅持,我為什麼不能堅持?

趙學寧覺得自己再怎麼得不到支持,也有軍隊和財政係統支持他,哪怕繞開整個行政係統,他也能夠發起這場戰爭。

所以對於這一戰,他沒有任何的擔憂,必須要打!

於是趙學寧下令,開始把蘭芳的國家經濟模式從和平模式逐步向戰時模式切換。

未來,在開戰前期,肯定是需要蘭芳本土向大軍提供後勤物資的,就算初步占據了三省之地,也需要蘭芳本土輸血助戰。

十幾萬大軍的規模如果全部上去,肯定需要蘭芳全國國民勒緊褲腰帶助戰,所有物資生產也要全麵向軍隊傾斜,甚至有可能要推動戰時配給製度,眼下的和平生活模式也要告一段落了。

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未來,留給蘭芳和蘭芳國民的,必然是榮耀和輝煌,還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經濟模式的切換需要時間,民眾也需要一定時間的適應過程。

不過好就好在蘭芳立國五年來,或者說從蘭芳公司成立後期以來,就基本上沒有什麼安穩日子,完全就是一邊打一邊發展的模式。

蘭芳國民也並沒有正兒八經的享受過什麼和平,大家都是和蘭芳軍隊一起從戰時走過來的,每一次發起戰鬥,總需要一個地區的人進入戰時狀態,過著戰爭時期的生活。

他們需要給軍隊提供一定的運力支撐,需要將一部分生活物資讓渡給軍隊,一些服裝、食品廠所生產的東西也會優先供應給前線的軍隊,而國民們就要度過一段時間相對的貧乏物質生活。

當然,肚子是能吃飽的。

所以說對於戰爭和戰時模式,蘭芳國民們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還挺熟悉的,要說反感也談不上。

一來宣傳力量到位,不僅僅是軍人榮耀以及保家衛國的戰爭理念,大家夥兒也不是沒有在過去的那種地獄模式裡生活過。

過去一旦發生戰爭,對於平民絕對是一場災難,殖民政府和部落土著高層可不會那麼在意人命,說拉你上戰場就拉你上戰場,搞不好還讓你自備口糧,把不做人的傳統貫徹到底。

二來也不會為此發生什麼生存危機。

即使是戰時狀態,蘭芳政府也會保證國民的口糧供應完善,不會影響到基本的生存問題。

當然了,隨著戰時到來,為前線提供支撐的工廠難免需要連番加班加點的搞生產,甚至會取消假期,這一點還是讓一些渴望假期的國民感到困擾。

但不可否認的是,日子越過越好,福利也是越享受越無法割舍,且隨著識字率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增長,人群對於戰爭的耐受力是不斷提升的。

蘭芳宣傳部門的一個重要宣傳邏輯就是拿蘭芳的福利生活和周邊地區其他國家統治下的人們做對比,一對比,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來就很多,現在更多了

為了保護他們的優厚福利,為了保護他們這一日三餐、十個小時上班和每十天一次休息的美好生活不被打回從前,蘭芳國民是擁有拚上一切的覺悟的。

戰時模式算什麼?

必要的情況下,全民皆兵上戰場也不是不可能。

一定福利水平的生活和國族精神初步浸潤,已經讓蘭芳國民們、至少是華人國民們初步產生了國家認同感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

他們認同國家戰爭不是與他們沒有關係的事情,他們認同國家戰爭的勝負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非常重要的聯係。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漢字教育的推進,各大島嶼上被蘭芳實控、進入集體農莊生活的土著國民們也逐步產生了類似的情感,對蘭芳的認同和對當下生活的珍惜也同步出現。

整個蘭芳實控區五百多萬的國民,正在大跨步朝一個標準的文明國家文明社會前進。

而反觀帶清,就沒有類似的情況了。

正兒八經能被承認的國民或許隻有那二百五十多萬的旗人群體,隻有他們才是能夠享受經濟利益和一定政治權利的群體,算是國民,而其他的人在清帝看來,都不是什麼正經國民。

剩下的那兩億六千多萬國民,在傳統封建帝王眼裡,是一種混雜著奴隸、敵人、利用對象、生產資料和個人財產的複雜觀念。

真要說與國同休、為國而戰、為國而死,恐怕也隻有這二百五十多萬旗人和那些被科舉製度籠絡的漢人精英才會稍稍認同,大部分國民是沒有這種觀念的。

而就算在旗人和漢人精英為主體的既得利益集團內,也不是每個人都正兒八經的擁護帶清的統治、願意為帶清的統治奉獻自己的一切。

因為利益分配的不均,旗人群體內部嚴格的等級製度,大家也會或多或少產生一些不滿,隻要不能走到頂層,在旗人群體內也是備受歧視和壓迫。

所以,真要說為了帶清奉獻一切,那還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這樣的人一定有,但是不算太多。

而可以確定的是,八旗漢軍正白旗旗人李質穎絕對不是這種人。

他是一個相較於國家來說更在乎自己的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