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是個很有軍事才能的人,趙學寧過去數年間多次得到福康安活躍在戰場上的情報,得知福康安在平定地方叛亂之時的優秀戰績。
至於海蘭察就更彆說了,除了特彆勇猛善戰、力能射虎、多次翻山越嶺擊潰敵軍之外,他更是得到了一些關於海蘭察的十分奇葩的情報。
比如海蘭察是個非常強悍的武將,身體也非常強壯,因此欲望超乎常人,且海蘭察不喜歡嬌弱的大家閨秀,覺得這些符合大多數人審美觀的女人不堪他使用。
他更加偏好農村健壯粗陋的婦女,每次行軍征戰,都要隨軍攜帶十個左右的這樣的粗陋婦女,大戰結束之後都會和這些婦女連夜大戰以泄欲。
更有甚者,據說在兩次金川戰役中,因為周邊地區因為戰亂導致人口逃散,他在周邊地區找不到這樣的婦女,又實在憋得難受。
趙學寧不知道這些傳言是否是真的,但不管怎麼說,海蘭察的生猛善戰是世所公認的,一般由他統領的索倫營也是清帝國十分倚重的最鋒銳的刀刃。
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這一次出兵,不僅有海蘭察帶領的一部分索倫兵,據說福康安還帶了一千人左右的京師健銳營隨軍出征。
可以說弘曆已經把手上最鋒銳的兩把刀都放了出來。
看來林爽文最終戰敗,就是因為打不過健銳營和索倫兵的聯合突擊,再加上海蘭察這個論外級彆的猛人。
林爽文臨時拉起來的沒有經過正規軍訓練的民兵級彆的戰鬥隊怎麼是他們的對手呢?
彆說林爽文,趙學寧盤算著,就算是自己帶領最精銳、裝備最先進火器的蘭芳軍隊和清軍的兩把尖刀對抗,估計也要付出一定的傷亡才能將他們擊敗。
雖然先進的武器是一方麵,士兵的精神和組織度以及技戰術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趙學寧有信心擊敗他們,卻不敢說能像對付西山軍和鄭氏軍隊那樣打出一比一百多的爆裂傷亡比。
雖然隻是據說,但是趙學寧也得知索倫兵和健銳營也曾在西北和青藏戰場上打出一比一百多的爆裂傷亡比,那還是用冷兵器為主戰兵器的情況下。
雖然對手也是一樣的拉跨,但是兩支強軍對撞在一起,會有什麼樣的精彩的表現呢?
趙學寧忽然有了想要和福康安和海蘭察過過招的想法。
不過他很快就收起了自己的好勝心。
作為一國領袖,不能做那麼幼稚的事情,倒不如說……能不能利用這個機會給弘曆來個小刀剌屁股式的打擊?
要是能找到機會,對台島的清軍進行一波打擊,或許……可以奠定大陸作戰的勝利也說不定。
趙學寧立刻拿著蘭芳測繪人員測繪的兩廣、福建和台島地區的地圖仔細的看了起來。
清軍渡海征討林爽文,走的是海路,靠的是以老式木船為主要組成部分的福建水師的運輸。
按照目前的情報得知,福建水師並沒有參與作戰,隻是承擔了運輸任務,從福建沿海地區把清軍運送到鹿仔港登陸,然後就不管事情了。
說起來,福建水師算是清軍中為數不多的甚至是唯一一支還保留著建製和一定規模的外海水師,康熙平定台島之後,清軍水師就再也沒有和其他對手打過什麼海戰。
到後期,康熙甚至以耗費太多為理由,裁撤了大部分外海水師,隻保留了一些內河巡邏船隊,福建水師的規模也被嚴格限製,用以節省軍費。
說穿了,清帝國就是個陸軍強國,基本沒有海軍元素,所以趙學寧本來也沒想過能和清帝國打什麼激烈的海戰,但是此時此刻,他發現了一個之前沒有關注到的盲點。
清軍往返台島和福建,都是需要渡海的。
他們需要乘船渡過海峽,才能抵達台島,從離開福建到台島登陸,他們都坐船在海上,這一階段,就算再怎麼能征善戰的陸軍也發揮不了什麼戰鬥力吧?
趙學寧的眼珠子轉了轉,忽然計上心頭,認真思考一番之後,他立刻派人傳令給海軍總長李闖,讓李闖去執行一個任務。
同時,他又安排人密切監視福建的情況,探查福康安和海蘭察的蹤跡,看看他們什麼時候渡海。
如果已經渡海了,那麼具體戰況又是如何。
這些事情,他必須要知道。
這種簡單的事情,蘭芳在福建的情報網還是能夠探明的。
趙學寧很快得知,福康安和海蘭察長途跋涉抵達福建之後,並沒有急著渡海作戰,而是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福康安安排了不少人先期前往台島散播他帶領十萬大軍前來靖台的消息,試圖給林爽文義軍以巨大的心理威懾,由此動搖起義軍的戰鬥意誌。
第二,他就乾的很聰明了。
他邀請了很多因為林爽文義軍胡作非為而逃到福建的泉州、潮州、惠州籍的知識分子、富商、地主等人與他會麵,並且進行了親切的交談。
福康安已經得知了林爽文起義軍的主體是漳州人,也因為維護漳州人利益的事情而大大侵犯了其餘各州人士的利益,致使其餘各州人士慘遭掠奪、打擊。
很多人為了活命,放棄產業,逃回福建,這些人對林爽文義軍那是恨得牙癢癢,根本不會和林爽文一起反對清政府,隻會期待清軍儘快平定林爽文,把那混蛋大卸八塊。
從這些人的嘴裡,福康安得知除了清軍和他們這些逃跑回來的人之外,台島本島還有相當一部分泉州、潮州和惠州籍的人留在原先生活的地方組成民團,配合清軍打擊林爽文義軍。
福康安很快意識到林爽文所部雖然號稱有五十萬人,但是大部分都是漳州人,其餘各州人士並不支持林爽文,甚至會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而反抗林爽文,不惜配合清軍作戰。
可見林爽文等人的行為在其餘各州人士的眼裡甚至不如素來不當人的清政府。
於是福康安就想到了辦法,他認為對付這些反賊不能隻靠官軍的力量,而要妥善利用這些恨林爽文恨得牙癢癢的勢力,利用他們打擊林爽文。
這樣做,不僅能消滅林爽文,還能通過消滅林爽文、清算漳州勢力補償給其餘各州人士,以此增強清政府在當地的聲望,進而起到鞏固清政府在台島統治的效果。
之前清政府官員在台島的各種不做人行為,福康安也是有所了解,他知道林爽文起事也不單單是宗族矛盾導致,也有對清政府不滿的原因在裡頭。
這種不滿林爽文會有,其他各州人士也會有。
現在因為林爽文直接搶奪的嘴臉太過於難看,以至於其餘各州人士甚至願意站在清政府這邊打擊林爽文,但這不代表以後他們不會反抗清政府的不做人行為。
如果隻是官軍打擊林爽文,以後難保不會出現一個潮州籍、泉州籍、惠州籍的“張爽文”或者“王爽文”。
但如果他能夠妥善和其餘各州人士打個配合,大家成為戰友,一起分漳州人那點“刀樂”,不就能加深感情了嗎?
如此一來,一戰收服其餘各州人士的心,將過去一筆勾銷,未來的日子大家一起過,那福康安甚至可以保證往後五十年台島都不會發生太大的戰亂。
福康安由此製定了必勝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