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到紫禁城,活捉乾隆老兒(1 / 2)

蘭芳 禦炎 8603 字 5個月前

弘曆心情好的原因是五月份以後,福康安和海蘭察兩戰兩勝,收複了彰化,解除了諸羅之圍,會合鹿仔港的清軍扭轉了戰局。

現在大軍向台南壓迫而去,就準備和林爽文叛軍決戰了。

因為高興,弘曆甚至能多吃一點東西,也能多睡一會兒覺,感覺照在自己身上的陽光都燦爛了一些。

向來體察聖心的和珅瞅準了時機,把舒常送給自己的最精美的一座產自帶英的自鳴鐘獻給了弘曆,使得弘曆大為開心。

趁此良機,和珅向弘曆提起了蘭芳的相關事務。

“蘭芳?”

弘曆初聞這個名字,隻覺得有些耳熟,並未反應過來,弄得和珅也有些意外。

但是和珅很快意識到這是弘曆有點糊塗了,記憶力下降了,可能已經忘記了那麼回事。

於是和珅提醒了一下弘曆關於舒常和蘭芳的事情。

過了一陣子,弘曆才終於想了起來,原來這個事情之前發生過,但因為的確不算什麼大事,所以被自己忘記了。

弘曆拍了拍自己的腦袋。

“老了,老了,不記事了……和珅啊,那個蘭芳的事情,你查的怎麼樣了?”

我?

不是舒常嗎?

怎麼又輪到我了?

“主子,您忘了?這個事情是您讓前任兩廣總督舒常去查的。”

弘曆一陣恍惚。

“哦……舒常啊……又忘了!對,舒常,舒常查得怎麼樣了?”

“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事情,無非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和珅儘量用柔軟的話語緩解弘曆心中的警惕,將蘭芳滅安南的事情講的簡單了一些,告訴弘曆木已成舟,為了安定邊疆、穩固秩序,還是讓應允了蘭芳的請求比較好。

弘曆雖然有些糊塗、精力不濟,但是精明本色並未完全褪去。

他聞言,稍微想了想,皺起了眉頭,有些不滿。

“就放過了這個無禮小國?要是被其他藩屬國知道了這件事情,朕的麵子,大清的國格,又該放到哪裡去?大清的藩屬國,也是他能染指的?”

和珅對此一點也不擔心。

“但如果要問罪蘭芳,就要動兵,眼下林賊之亂未平,國庫空虛,實在是無法兩頭作戰啊,而且真要打,一旦進入安南那種瘴氣遍布之地,我軍未必能速勝,萬一使得當年緬甸之事重現,又該如何是好啊?”

弘曆聞言愣了愣。

年歲漸長,最近發生的事情他總是忘記,就感覺腦袋裡那麵曾經的明鏡像是蒙上了一層霧一樣,模模糊糊看不真切。

但曾經發生的事情卻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與緬甸的戰爭,讓他接連失去了傅恒、明瑞兩名親人,這讓素來重情義的弘曆十分悲痛,難以釋懷。

那一戰大清打得極為慘烈、悲痛。

破碎的地形、艱難的後勤、難以聚集的兵力和多發的瘴病讓清軍備受折磨,也一直無法對緬軍發起有力的反擊,反而使得雲南處處烽煙,損失慘重。

最後也隻是取得了一場象征性的勝利,並未取得全勝,那之後,緬甸依然多次對邊境有所冒犯,隻是沒有那麼明目張膽了。

那之後,弘曆就很不願意再次在東南亞那種地方發起征戰,隻要對方不主動進攻,他也不會主動發起戰事,他實在無法承擔更大的傷亡了。

和珅的提醒讓他想起了這悲傷的過往,他便歎了口氣,一臉落寞之色。

“你說的也是啊……當年,無非是意氣之爭,便決定出征,可這一出征,反叫我失去了傅恒、明瑞,損兵折將,最後也沒換來一個好的結果……”

“主子,那種野蠻未開化的瘴氣之地,對大清來說是毫無必要的,隻要他們遵奉大清為宗主,稱臣納貢,又何須征伐?”

和珅趁勝追擊道:“現在蘭芳國也知道自己錯了,也願意遵奉大清為宗主,既然如此,您大可以下旨申斥他們,勒令他們向大清謝罪,然後再正式冊封蘭芳國為大清藩屬。

如此恩威並施,自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大清的顏麵是可以保全的,世人也會知曉您的威嚴,知曉域外小國對我大清的尊重與畏懼,如此,比起再起戰端總要好一些,您說呢?”

弘曆呆呆的坐了一會兒,拍了拍自己的腿,長歎一聲。

“好吧,好吧,就這樣吧,和珅啊,你去操辦此事吧,辦的利索點,彆讓這些域外小國看輕了我大清國。”

“奴才遵旨!”

和珅跪地叩首,然後緩緩離去。

背過身子的那一瞬間,和珅悄悄看了一眼弘曆,見弘曆佝僂著身子坐在椅子上,出神的想著些什麼,似乎有點哀傷。

那一瞬間,和珅感覺麵前的弘曆不再是那個揮斥方遒意氣風發的帝王,而是一個失去了很多東西以後有些想念卻不知該如何追憶的脆弱的老人。

他真的老了。

和珅的心頭忽然冒出了這幾個字。

由和珅做主負責處理的關於蘭芳的藩屬國冊封事宜很快推進了下去。

在這種事情上和珅一向比較得力,更多的層麵上,和珅也比較注重辦事的效率。

在這些事情上,和珅有一種乾隆中後期官員少有的乾練,比起那些懶政到了極點的地方官吏,和珅努力多了。

也難怪弘曆如此寵幸他。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趙學寧在升龍府接到清政府送來的“詔令”的時候,才感到這個世界有些時候真的是瘋狂的讓人難以想象。

“我隻不過順嘴說一下,和他們開個玩笑,想著爭取點時間,他們怎麼就當真了?”

趙學寧拿著那份發自紫禁城的代表清帝國官方意見的“申飭令”,看著上頭的文字,隻覺得一陣難以言表的鬱悶。

這份詔令上的大意就是清帝國對蘭芳沒有經過允許就消滅安南國的事情非常不滿意。

大清皇帝認為,遇到事情他們可以到京師來向皇帝告狀,皇帝以君父的態度麵對天下人,兒子被欺負了,爸爸自然會幫兒子出口氣,自然會大發慈悲幫他們解決問題。

但是你這不告訴皇帝就解決問題的行為與犯上作亂又有什麼區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