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並不妨礙趙學寧對已經掌控的領土進行有效的治理,並且把對這些地方的治理當作治理整個菲律賓的標杆。
比如經過一番調查之後,趙學寧調遣船隻回到漢城,去本土的工廠裡調集生產出來的農具送到馬尼拉來。
因為他發現呂宋島上的農民們所使用的農具實在是沒法兒看,按照蘭芳標準,他們使用的農具甚至可以歸類到燒火棍級彆的。
木製的,石製的,鐵製的不多,而且質量很差,拿在手上輕飄飄的,讓人不禁懷疑這些鐵製農具裡到底含有多少鐵元素。
這還是馬尼拉周邊的農業情況,其他的一些部落裡,甚至還處在刀耕火種的時代,用石頭或者木頭製作農具都算是有技術含量的。
因此他們的農業生產效率極低,完全不像話。
趙學寧感覺不能接受這種情況,於是派人回去調集了大量蘭芳工業部出產的精良農具,然後還下令從一些集體農莊裡抽調富有農業經驗的漢人老農來給這些華人、土著人農民做農業教練。
農具怎麼用,農業技術怎麼掌握,怎麼運用到生產中,這些都需要有人傳授。
等第一批農具抵達馬尼拉並且分發到周邊華人社區的時候,這些華人農民用這些蘭芳產農具和自己原本使用的農具做了一下對比,立刻得出原先使用的農具屬於依托答辯的級彆。
彆說在馬尼拉,他們就算在清帝國本土很少見到如此優質耐用的農具,清帝國能夠提供給他們的農具都是最劣質的鐵鑄就的,耐用性極差。
而蘭芳農具所用的原材料雖然不如鑄造兵器使用的鋼鐵,但是相對於清帝國的那些劣質農具,也是能甩開八條大馬路的存在。
有了這些農具對他們來說是一件絕對值得高興的事情,而對於整個蘭芳來說,意義也非常大。
蘭芳目前的國土基本上都在熱帶地區,氣候炎熱,雨水充沛,雖然有一些地方因為地形的原因所以土壤貧瘠,但也有土壤肥沃的地區。
在這種熱帶地區,隻要土地過得去,農作物一年三熟四熟也不奇怪,什麼時候都是農時,雖然沒有化肥,但隻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一年到頭都能有收成。
優越的生產環境使得在這裡的農民們如果有中國農民三分之一的勤勞和技術力,個人小康和國家富強絕對不是夢。
過去是沒有人組織生產,他們守著金山當乞丐,農業產量低,吃不飽肚子,但是現在輪到趙學寧主導了,能讓他們浪費這老天爺的恩賜嗎?
給我種田!
一年四季都給我種田!
水稻,麥子,玉米,土豆,什麼田適合種什麼作物,什麼地區適合種什麼作物,如何在沒有化肥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有限的堆肥,這些東西都是大有學問的,需要專業的農業人才來指導。
呂宋島上就缺這種人,趙學寧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連自己也加入到這項工作當中。
從八月到十月,三個月的時間裡,他走遍了馬尼拉周邊的七八個實控領土的縣域,足跡遍布半個呂宋島,親眼見證了一座座農莊的拔地而起和進入正軌。
這讓他很有成就感。
人類的成就感來源是完全不同的。
有人覺得錢多就很有成就感,有人覺得贏得比賽就有成就感,而趙學寧則是看著荒蕪之地變成萬頃良田、搖擺著金色的麥浪會很有成就感。
種田,真的超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