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認識到了華人群體在組織形式上的落後,所以趙學寧在崛起的過程中並不單單隻是彰顯自己的武德。
他除了注意發揮自己武德充沛的優勢之外,也在為整個南洋華人群體構建一個可以囊括進他們所有人的國族意識,並在此基礎之上構建自己的集體生產組織形式。
要搞組織,總要有組織綱領,要有能讓大家都認同的組織核心精神,直接用血緣關係作為核心的宗族式組織隻能團結少數人,他需要新的國族精神作為組織核心。
由此,以國族意識為紐帶,以集體生產形式為具體組織方法在他的努力下漸漸成為真實存在,成為了蘭芳共和國建立起來的一個隱性紐帶。
最初尚且不顯,蘭芳共和國還是更像一個公司,組織形式還是公司的組織,麵對錯綜複雜的南洋環境,主要還是靠著趙學寧個人的運籌帷幄和人脈經營在維持。
但是共和國二年之後,就不是如此了。
這一組織形式逐漸鞏固了蘭芳共和國的根基,開始展現威力,碾壓了南洋地區各部族、小國的組織形式,並且也超越了公司性質的尼德蘭東印度公司。
它成功將整個南洋華人群體連接為一個全新的有主人翁意識和戰鬥力的集體,超越了傳統的宗族式組織。
所以在蘭芳,趙學寧從來不講宗族,更不願意在官方講宗族的概念,而是大講特講國族概念,現階段蘭芳所有的社會教育機構和宣傳機構都在大力宣傳國族思想。
一國即一族,入我國則為我族人,國人當戮力同心,有難相幫,有福同享,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互幫互助,共創輝煌,以團結一致為榮,以陰謀內鬥為恥。
農莊建設的時候,他直接把各地人口打散重組,用物理方式隔離狹隘的宗族思想,用互幫互助的集體農莊的組織形式取代宗族模式。
事實證明,這一舉措是卓有成效的,原本互相之間還有隔閡的華人們在集體生產互幫互助的形式下逐漸融入到了新的社會組織形式之中。
他們也隨之發生了精神層麵的蛻變,從族人蛻變為了國民。
社會層麵的國族意識和集體意識植入之餘,在軍隊層麵,趙學寧則更進一步的宣揚起了軍人使命、軍人榮耀的概念。
軍人是整個國家的捍衛者,是所有國人的保護者,因此需要比一般的國人更加講究團結和互幫互助,決不能陰謀內鬥,必須要團結一致,一致對外。
軍人之間可以有內部的良性競爭,更高更快更強,可以互相競技,舉辦各種比賽,但決不能有互相之間的嚴重對立。
與此同時,軍人掌握武器,擁有武力,比一般民眾更有戰鬥力,所以軍人的天職之一,就是保護平民不受傷害。
無論遇到什麼危險,天災也好,人禍也罷,軍人必須要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擋在平民麵前,為他們遮風擋雨。
喊口號的同時,趙學寧也帶著士兵們身體力行貫徹這一思想。
早在共和國成立之前、蘭芳公司勢力擴大以來,蘭芳的控製地區多次發生過洪澇災害、山體滑坡、台風等等的自然災害,這也是南洋地區不可避免的天災。
正所謂天災無情人有情,危難關頭,正是彰顯國家精神的時刻。
所以每一次有相關災害的時候,趙學寧總會帶領士兵們衝在最前麵,搶救災民,保護他們的建設成果,將災民們護送到安全的地方,並且從其他地區調集糧食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災害過後,趙學寧又帶領軍隊協助當地居民一同重建家園,重新修建房屋,重新平整土地,重新恢複農業生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