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甲醇和乙醇沸點比水低,一開始出來的是甲醇,然後是酒精,再以後就是水了。
在沒有測量酒精的工具時怎麼分辨?用舌頭嘗!剛開始的舍棄,中間是酒精留下來,沒味的就是水了。
看著酒水從陶管裡一滴一滴流下來,釀酒師父杜建都懵了,從來沒見到過這樣釀酒的。不過聞著酒香撲鼻,酒癮頓時犯了。
杜建不但釀酒手藝好,也是個酒鬼,整天就是癡迷喝酒。此時早已忍耐不住,用小碗接了半碗,小心喝了一口。
“噗”,杜建將嘴裡的酒噴了出來,“這是什麼酒?怎麼這樣辣?”
圍著的釀酒師傅和白化等幾個學生轟然大笑。
吳關知道這剛出的酒可能酒精度超過了六十度,所以必然辣嗓子。
吳關拿過小碗嘗了一下,點頭說道:“不錯,有點兒老白乾的味道。”
吳關前世喝慣了高度白酒,六七十度的酒經常喝,所以並不覺得有什麼。邊喝邊細品,覺得有點澀,估計是沒有勾兌的緣故,但是純糧酒的味道還是可以。
那杜建回味了一下,又喝了兩口,讚歎道:“這才是真的好酒!以後我喝不了那些甜酒了!”說完咕咚咕咚大喝幾口,一會兒就踉踉蹌蹌,飄飄欲仙。
其他人們也嘗了一下,卻是除了兩個釀酒的師傅外都喝不習慣。
十缸糧食才釀出了四缸酒,吳關讓釀酒師傅把兩缸酒再次蒸餾,以提高酒精度。
這樣出了一缸酒精,估計能達到八十度,以後作為醫療用。
另兩缸用木炭過濾,並用純淨的泉水勾兌,估計在四十多度,然後放入地窖中保存陳化。
吳關給白化等學生們講解酒精分子式,用途,然後給他們一壇回去做實驗用,並叮囑一定要密封保存。
吳關釀酒的初始意圖是用來治病救人的,並不打算在市場上推出白酒,因為唐朝雖然稱為盛世,但是百姓們還是吃不飽飯,糧食還是很緊張。不過最終事情的發展出乎吳關的意料。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