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六十六章、(1 / 2)

這幾日因為分發糧食的時候, 李和豫忙得是腳不沾地,現在他每天天剛亮就去了縣衙,一直到完全黑下來後才有空回後院。

雖然朝廷補發的賑災銀子已經在路上了, 但這並不代表整個豐昌府的人都能在家裡躺平等著領銀子了。

昨日從府城來了信件,要求豐昌府內所有的縣城,務必得官民一心,趕緊補種糧食。

這離入冬且還有些時間呢,那地決計是不能就這樣空著的,無論如何都得種上糧食。

整個豐昌縣十幾萬人口, 總不能全靠著朝廷的賑濟過日子。

冬日那麼長,要靠著朝廷撥下來的那點銀子,都不用得到年關, 一入冬就得餓死好些個人。

雖然大部分莊戶人家在洪水剛退下之後就已經補種上糧食了, 但也有那些看著天熱, 舍不得白白浪費那幾斤糧種的人。

眼下府城已經下了最後通牒,必須得補種糧食, 府城上上下下的官員都得把這事當成頭等大事看待, 要是有誰不把補種的事情放在心上,入冬後要是哪個縣餓死凍死的人超過了正常數值,那當地官員的烏紗帽就彆想再戴了。

李和豫也不想常縣的老百姓入冬後因為沒有糧食吃而餓死,所以這兩天他和縣衙的衙役一直在常縣下麵的村子裡跑, 為得就是了解村民們地裡的補種工作。

因為辛家人租下了東山村附近好幾個村的土地,東山村那邊李和豫就沒去了, 東山村的地裡育了那麼多的苗, 那幾個村子裡的地肯定是沒有空著的。

畢竟連最下等的地辛勇都願意花一兩銀子租下,在當時的那個情況下,附近幾個村的人, 各自登記自家要租出去的地是,那真是恨不得把田坎和自家的院子都給租出去換成錢。

縣衙大半的人力都在外麵跑,常縣攏共就那麼幾十個村子,忙活了兩天口,各村的補種情況總算是登記完了。

這天李和豫難得有空,想著自己這一兩個月買酒、賣酒,又換糧、發糧食的,各種事情亂七八糟的忙活著,已經很久沒有和妻子好好的聊聊天了。

為了討妻子歡心,李和豫還特地讓烏長去點心鋪子買了劉氏最愛吃的棗泥糕回來。

這段時間妻子辛苦,他忙著顧不上家裡,家裡家外都是她一個人操持的,前段時間為了賣酒,還一個人大包小包的,在路上奔波了大半個月回昌都賣了酒。

李和豫提著隨從買回來的棗泥糕,興致勃勃的回了後院,準備和妻子坐在一起好好的品品茶,吃吃點心,再聊聊家常。

然而讓李和豫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高高興興的回了後院,劉氏卻不在家。

劉氏不在家,她的隨身丫鬟也不在,李和豫把點心放在桌子上後,看著空蕩蕩的房間,一頭霧水的開口叫人。

李和豫作為常縣的縣令,家裡攏共也沒幾個下人,他自己就烏長一個隨從,出門在外,有什麼瑣事都是烏長打理的。

劉氏倒是有兩個陪嫁丫鬟,都是在娘家就磨合好了的人,不過他們來常縣的赴任的時候,她留了一個丫鬟在昌都照看兒女,自己就隻帶了一個丫鬟在身邊。

到常縣後,李和豫又從牙行買了幾個仆人,一個廚娘、兩個乾雜事的婆子、還有一個看門的門房,至於馬夫嘛,烏長就是,出門的時候,都是他趕的馬車。

像李和豫這樣的小官,身邊有這麼幾個人伺候已經很不錯了,李家隻是小富人家,和彆人沒法比,有的地方官員赴任的時候,丫鬟、小廝、廚娘什麼的,烏泱泱的帶上十幾、二十個,排場倒是有了,不過每個月光是要給下人們的月錢,那就不是一筆小數目。

說起來李和豫現在靠著辛家的那些酒也算有錢了,不過那些酒值錢雖然很值錢,但是他還沒有拿去變現,如今手頭上的現銀也沒有多少,滿打滿算也就隻有烏長他們換糧食時帶回來的那五千兩銀子。

李和豫也不是鋪張浪費的性子,手頭寬鬆了後,他也沒有再添置下人,主要是縣衙就他和劉氏兩個主子,事情不多,就現在的這幾個下人已經夠用了,也用不著再添置下人。

這會兒聽到李和豫的呼喊,正在隔壁收拾的屋子的粗使婆子連忙跑了出來。

李和豫皺著眉頭問道;“陶媽,夫人呢?”

陶媽見怪不怪的回到:“回老爺,夫人去辛家了。”

“去辛家了?”聽完李和豫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劉氏去辛家了?不可能吧?之前她對辛家人一直都是淡淡的,不怎麼上心,看起來也沒什麼要和辛家人深交的樣子,怎麼他隻是在外麵忙了幾天,現在妻子都已經會自己去辛家做客了?

李和豫現在真是一腦袋的問號,見他這樣,陶媽一臉見怪不怪地補充道:“這有什麼奇怪的,這幾天夫人每天都要去辛家呀,每天早早的就去了,要到傍晚才回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