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幺兒這番理論說得平秋盛無言以對,他重新找了個話題,“你到濟州去做什麼?”平秋盛對此很是好奇。
“去開發人參資源。”李幺兒說,“我對人參很有興趣,也學得不少專業知識。朝鮮和遼東的特產不就是人參嘛。”
接著她滔滔不絕的談起人參鑒彆、種植和萃取方麵的種種知識――冷門的很,也不知道她一個學會計的女孩子怎麼會喜歡上這種冷知識。
“濟州島的條件比較艱苦啊。”
“不要緊,我天性就喜歡旅遊,不怕吃苦。大概繼承了我爸愛冒險的基因。”李幺兒說得又急又快,“從前我可是資深驢友,去過很多荒山野嶺的。”
她說著激動的站起身來:“一想到這個時空還有很多沒被人類汙染和改造過得大好河山,我就超興奮!”
護航隊在高雄短暫停泊,補充了食水,又卸下了一批貨物,然後又往濟州島航行,終於在六月初順利的駛入了朝天浦碼頭。
平秋盛上岸之後,馬上就開始籌備起自己的日本之行的計劃了。
開展對日貿易是元老院早就定下得的方針,過去由於缺少合適的出發港口和對鄭芝龍、劉香和荷蘭人三方實力的顧忌,所以這一貿易一直沒有開展。眼下濟州島到手,荷蘭人算是半個盟友,鄭芝龍和劉香的勢力相互死掐牽製,己方的海軍實力又大漲,已經到了可以正式動手的的時候了――工能委和財經口對日本的白銀和紅銅早就垂涎三尺了。
司凱德給他的指令是除了要設法展開對日貿易之外,還要對日本的社會進行一定的滲透工作,建立貿易和情報網絡,做好情報搜集。為下一步的對日工作做好準備。
“僅僅在平戶搞個商館那是不夠的,幕府對華人的猜忌也很重。”司凱德說,“原本華人在平戶可以租住散居在日本人住宅區,後來就被禁止了。要是隻弄個商館,我們就和廣州十三行的外國人沒什麼區彆了。”
司凱德原本還想叫他在日本搜購糧食以供應濟州島的難民營,不過平秋盛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本時空的整個東亞大陸的北部都因為小冰河氣候受到影響,無論大明、朝鮮、還是日本的糧食都是連年減產,所以他當時就表示這不可能辦到的――就算能搞到些糧食價格也不會便宜,幕府能否允許出口還是個問題。
好在自從農委會派遣萬裡輝去濟州島種土豆之後,濟州島的糧食供應應該很快就能得到緩解。這事已經不算是急務了。
對日貿易,平秋盛認為依賴從臨高輸出商品是不可靠的――臨高的工業產品本身就受到產能的限製,而且自用上的消耗很大,再加上需要千裡迢迢的北上,成本這塊就變得無法接受了。通過上海站在江南采購各種商品輸出到日本是最理想的做法。畢竟這些商品在日本已經是久受歡迎了。在濟州島也可以建立起簡單的加工業,製造一些初級澳洲貨打開日本的市場。
至於對朝貿易,他的想法是從臨高帶去的成藥換取朝鮮的人參和木棉布。本時空的朝鮮並不具備太大的消費力,但是大量的藥品,包括臨高開發出的防凍膏在當前的北方還是很有市場的。人參在日本和大明都是俏貨,木棉布則是日朝貿易的大宗――當時日本對紡織品的需求量很大。
平秋盛給執委會遞交過一份報告,建議對於建奴的貿易也應該以這類物品為主,一來建奴不缺銀子,二來皇太極對奢侈品貿易十分抗拒。但是不管這些國家政策如何,藥品總是需要的,特彆是這種窮兵黷武,經濟建立在戰爭搶劫的土匪式政權,對紅藥的需求特彆巨大。要換取遼東的人口,又不能大規模糧食的話,成藥就成了一種很好的產品。
成藥的原材料可以直接從朝鮮就近獲得,也可以從大明進口――濟州島的好處就是距離朝鮮、日本和大明都很近。一些成本較低的藥品可以考慮在濟州島設廠製造。
貿易的航線上雖然上海到平戶的航線既快又便捷,但是多了濟州島這個優越的中轉站之後,貿易線路又有了多樣性的選擇,可以展開一定程度的三角貿易。(。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