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你說江戶大君,我正好想給他寫封信,有一事不明,還請指教。”
見對方開始緩解氣氛,二位來使鬆了一口氣,不過腹黑流從來都是在這種時候發力:
“到底應該叫‘日本大君’,還是‘日本國王’”
“自秀吉公不受日本王之印我國天下人便稱大君。”
“那好。”平秋盛拿出來一個文件夾,“你來看,這秀忠公的國書上卻用‘日本國王’之印。”
1607年日本和朝鮮議和之時,對馬國受德川家康委托要求朝鮮遣使,朝鮮方麵提出要求日本遞交國書引渡破壞王陵的罪人,宗義智和家老柳川智永,玄蘇和尚偽造了一份國書,並且隨便抓了幾個罪犯弄成啞巴送了過去。朝鮮人明知對方作假,還是派來了“回答兼刷還使團”,雙邊關係得以恢複,但是一個謊言要用千百個謊言掩蓋。
由於幕府並沒有真的遞交國書,朝鮮方麵回複了一份國書又把宗義智架到了火上烤,於是宗家三人組又篡改了朝鮮的國書,德川不知朝鮮是回複國書,於是又給朝鮮回了一份,宗家三人組又篡改了這份……於是來來往往,宗家三人組篡改國書十幾份,直到全部病故,他們的後人又繼承先輩光榮傳統繼續篡改事業,直到1634年柳川調興挑起事端告發了此事,最終將軍家光反複權衡之後再次饒過宗家,把柳川氏流放,此後兩國的統治者見到的國書才是正版。
此事是東亞外交史上著名的“柳川一件”事件。這種現代看起來匪夷所思的事情在當時的東亞是不鮮見的,為了“麵子”、“正統”、“國格”問題,當時東亞三國沒在這方麵少折騰過。萬曆援朝期間中日之間也鬨過類似的假使節、假國書的事情。當時的消息閉塞,而且國與國之間信息傳播速度很慢,通外語的人才又少,即使是上位者也不得不依賴極少數人來通使,大有舞弊的空間。
D日之前於鄂水就專門從日本韓國的電子圖書館裡搜集到了不少篡改國書的PDF,本時空裡柳川還沒有告密……這二位使者眼下已經驚得汗流滿麵了。
雖然長船和竹屋都曾經在酒桌上聽到過有關風傳,不過並沒有對證。如今這夥來曆不明的澳宋人居然把和原件一模一樣的東西扔在桌子上。
實際上這時候雙方想到的都是一個人――三代將軍德川家光。
德川家光此人,生下來就得了“竹千代”的名字――這是德川家嫡長子的世襲乳名,家康死前特意安排二代將軍秀忠退位,讓家光繼承三代將軍,可見這位大禦所對家光的殷切期望。
而家光也不負祖父的期望。他幾乎就是日本家族政治的人格化,遺傳了德川家的腹黑和謹慎,又繼承了母係淺井家的頑固和保守,還還有外祖織田家的霸道和果斷……總之,是個足以令天下大名戰栗歸命的強權人物。德川家的“武斷政治”在他手中發展到了最高峰,不但增添了多條武家法度,執行起來更是毫不留情。許多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大名都在其手中因為各種“犯禁”之事慘遭改易。不管是親藩、譜代還是外樣,無人敢挑戰幕府的權威。
這個時候,德川家光還沒有後來這麼強悍的聲名,不過自從1632年1月二代目大禦所德川秀忠病死,家光正式親政,大權獨攬,已經漸漸顯露出強人本色。
雙方的不同之處在於,府中藩一方,將軍是一句話可以決定自己、家人乃至主君生死存亡的存在,而在臨高一方看來,家光無非是若乾對手中統治比較穩固的一個,頂多是需要如何用最小的代價讓其就範而已。
長船嚴七郎兵衛和竹屋隻翻看了文件幾頁便汗如雨下,既然這夥號稱澳洲人的家夥能拿到當年的罪證的拓印件或者是什麼,自然有辦法拿到將軍麵前。這可要了老命了:長船和竹屋作為直接相關人,不要說將軍或者主公,就是柳川、須佐這些家老也惹不起。不但死不足惜,連名節忠義也會碎一地――事情一出來本藩改易恐怕是跑不掉的,當事的藩內重臣十有八九全得切腹。到時候長船家就成了府中藩的罪人,就算僥幸不死,也得被人追殺滿門。
為今之計,隻有衡量一下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了。對方亮出底牌來顯然不是要府中藩改易。
嚴七郎俯身道:“還請大人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