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協定(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4498 字 9個月前

“我大宋隻結交忠義之人,二位可當得起忠義二字。”見二位使者汗如雨下體若篩糠,平秋盛把準備好的救命稻草扔了下去

“我等世代忠義”

“既是忠義之人,我大澳宋願與你家約法三章……”

接下來自然就是商討貿易協定,貿易協定主要約定總共有3條:

一、對馬國照日本、朝鮮例,對澳宋稱臣,澳宋封宗家為對馬團練副使;同時委任宗家擔當臨高和江戶幕府之間的通信奉行,設法同江戶建立貿易關係。

二、濟州和對馬雙方互相開放口岸,雙方商船可憑印鑒自由進出,並互相享受最惠待遇;

三、雙方互設領事,商辦雙方關稅和貿易配額,對馬藩派一庶子在濟州島領事館主持,相當於人質。業務由竹屋經辦,澳宋可在對馬設貿易領事館,同時在長崎的竹屋派遣若乾專門人員,這個點主要是給情報部要的。

條約附件對日本方麵輸出品種限製很少:除了禁止運來日本刀之外其他貨物一概放行。大體來說眼下的日本能輸出的東西很少:主要是日本刀、扇子、金、銀、銅、俵物(海產乾貨)和絲織品。反正這些東西除了日本刀之外對元老院來說都有用處,起碼能夠用來轉口。為了增加日本方麵的出口,還特意指出日本方麵可以銷售木材――不過對府中藩這種自身沒有山林的海島藩來說從本島采伐運輸再出口恐怕也沒什麼利潤了。

竹屋看了平秋盛展示的貨物樣品之後大為震驚――四十年前界港商人納屋助左衛門,也就是後來把紫川秀次弄到南洋的那個呂宋助左衛門,從泉州走私了一批青白瓷獻給豐臣秀吉幾件,編造說是呂宋瓷。豐臣秀吉沒見過這麼好的器具,一口氣賞賜了十幾萬石,然後又和利休居士一起販賣“呂宋茶碗”,又狠賺了天下大名一筆。秀吉一死此人隻好逃命去了柬埔寨。現在澳洲人不但有上等的青白瓷,還有像玉石一樣的骨瓷,像水晶一樣的各種玻璃器,定價按日本人的眼力價並不算貴。轉手出去就是十倍、百倍的利潤!

特彆是全套的玻璃和瓷器茶具,細分為大明式、澳宋式――所謂澳宋式就是英式紅茶茶具和舊時空的烏龍茶茶具。當然也少不了日本茶道用得那種稀奇古怪造型和色澤的。

至於大宗的消費品,有各種質地的布匹,這也是當時日本的主要進口商品,當時的幕府規定庶民隻許穿著棉麻製品,而日本本島的棉花:不論是木棉還是草棉都不敷使用。所以每年都要從大明和朝鮮進口棉布。特彆是朝鮮的木棉布,是日朝貿易中的大宗貨物。

元老院雖然自己還沒有辦棉紡廠,但是東印度公司從印度運來大量的廉價棉布,大明的鬆江府也是衣被天下之地,而海南、廣東又是傳統木棉產地,家織棉布數量也很可觀。所以日本人要多少都可以提供,性價比大大超過朝鮮貨。

至於其他林林總總的貨樣:特彆是小五金件和機製農具更是讓宗家目不暇給――這些東西雖然價值不高,但卻一直是市場上的俏貨,有多少能銷多少。更彆說澳洲人提供的這些產品的鐵質一看就是非常優良的產品。

澳宋樣品裝了幾十個箱子,讓對馬使者對自己的禮品自慚形穢:送來的倭刀200把大部分是用來打點一般倭寇的普通貨色――也就是出口大明三兩銀子一把的那種。按照平秋盛的授意,紫川秀次首先斥責對方的禮品無理,然後右臂綁著紗布,左手拿著細如柳葉的輕劍當場斬斷了幾把。

反倒是充滿了日本特色的美術品受到了歡迎:折扇和屏風以其特有的日式審美趣味很得平秋盛的喜愛,完全可以送到臨高去饋贈給諸位元老。還有就是日本的特產絲織品:天鵝絨。這是日本主要的出口絲織品,很受當時的歐洲人歡迎――但是日本大量進口中國的生絲主要就是為了製造出口用的絲織品。

饋贈給平秋盛的禮物顯然是精挑細選的,而且頗為貴重:一柄上好的太刀和一柄脅差――雖然是“新刀”,但是也是出於冶煉名師之手,堪稱名貴。天鵝絨二匹,黃金小判十枚,丁銀五十枚。

平秋盛這才顯露出笑容:雖然一切禮品都要上交企劃院,但是這份厚禮充分體現出對馬方麵的對自己的“尊重”――馬屁這東西始終是讓人受用的。(。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