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廷楊家自己就經營沙船海運業務,漕糧改海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難題。想來沈家也一直都希望能夠承擔朝廷的漕糧海運業務,重現當年元代朱青主持漕糧北運的光輝景象。
這樣一路想來,轎子已經抬進了沈家彆院的轎廳,落轎抽扶手板。趙引弓滿麵笑容的慢慢的從轎子裡出來。
迎接的,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大約是沈廷楊的子侄,穿著生員的青衫,態度恭敬,言語周到。將他一路迎進了正廳。
沈廷楊已經在大廳裡等著了。這位沈老爺是國子監監生,明末的國子監監生許多都是恩蔭或者捐納出身,無非是弄個士子的身份。趙引弓估計沈老爺也類似的情況――象沈家這樣的大戶人家弄個監生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這位沈老爺大約三十七八歲年齡,生得儀表堂堂,膚色黝黑,身材結實――一看就是飽經風霜之人,不是一天到晚在書齋讀書讀得弱不禁風的文弱士子。看這摸樣,大概自己也出過海,跑過船。
隻見他舉止豪邁,舉手投足之間都有一股任俠之氣,一口崇明土話雖不響亮,但是乾脆利落,趙引弓不由得對這次拜訪多了幾份信心。
這邊沈廷揚也在看趙老爺――他是久仰大名了:不但完璧山莊的名氣如雷貫耳,而且聽說他頗受張溥的另眼相看:沈廷楊不算是複社的成員,但是張溥相當於江南士子的領袖人物。能被張溥看重的,他自然也跟著會高看。更何況據說這位趙老爺和徐上海的關係也非同一般。江南士林甚至傳言,徐閣老家長公子的兒女親家孫元化這次能夠逃過一劫,也有這位趙老爺奔走的功勞。
這種種因素加在一起,是的沈廷楊對趙引弓的拜訪十分的期待――這位趙老爺主動前來拜訪,不知道有什麼意圖在內?
不管他有什麼意圖在內,能夠結交這麼一位人物,沈廷楊還是很有興趣的。
兩人見禮已畢,分賓主落座,自有人送過茶水。大家免不了先來了一套“久仰大名”之類的客套話。這才漸漸將話轉入正題。
趙引弓將話題轉到不久前他去拜訪張溥時候關於漕糧運輸的弊政,隨後就提到了“廢漕改海”的話題――將他和張溥討論的內容原原本本的告訴了沈廷揚,當然,在他巧妙的話語組織之下,廢漕改海變成了“英雄所見略同”,而不是出自他的建議。
果然,這個話題立刻撓到了沈廷揚的癢處。和趙引弓猜想的一樣,沈廷揚對漕糧海運一直抱著濃厚的興趣。他一直關注於漕運這一朝廷要務。他期望能夠效法本地的前輩元代的朱清,海運南糧到京師,從而節約大筆的漕運成本――沈廷揚很清楚朝廷目前的財政窘境,免去維持運河和漕丁的開銷對皇帝是極有吸引力的。
他的同鄉前輩朱清從太倉劉家港啟運漕糧,所用的正是上海建造的沙船。第一年就運送漕糧四萬石,最高的時候每年運糧達到三百萬石,損耗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不用耗費無窮無儘的人力物力去疏浚修繕運河,維持一支龐大低效的漕船漕軍的隊伍。
他這樣考慮不僅包含著政治上的抱負,也包含著實際的利益。沈家是長江口最大的沙船幫,如果能夠漕糧改海,這筆巨額的水腳收入就足夠誘人的了。
這幾年來沈廷揚一直在研究朱清的海運路線,想琢磨出一條既快捷又萬無一失的穩妥路線:畢竟漕運是朝廷的大事,馬虎不得。
不過他到底是商人家庭出身,心思十分靈活,一聽就明白這話是取瑟而歌:這位趙老爺來這裡見他,原來動得是這個腦筋!
這位趙老爺果然不俗!沈廷揚是個“任俠”之人。明知此事困難重重,但是愈困難才愈有挑戰的興趣。(。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