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的私貨,美帝的小型蒸汽機在薑野等機械廠一乾人的攻關下仿製成功了。很多特殊的零部件是孫立和蕭貴兩個鉗工手工製造出來的。這台蒸汽機的鍋爐尺寸又特彆的小,在很多方麵設計的十分巧妙,讓這二個鉗工頗費了一番腦筋。
尺寸上大了30%,功率上小了25%,總體來說,基本湊合。
“可彆小看了它,它和我們帶來的鍋駝機相比,輸出效率高多了。”周比利說,“幸虧是現在仿製,要是一年前還真沒法仿製。”
這一年半來機械廠不斷的為自己添加各種專用設備,工裝也漸漸配齊了。加上不斷的生產實踐,技能水平提高的很快。對使用自己的手中的工具也變得愈加得心應手。在選擇代用材料方麵也有了很多經驗。
這種小型蒸汽機很快定型投入了量產,因為它重量輕得足可以裝備舢板,而這種小型艇的動力化又是穿越集團目前急需的。不僅用於內河交通,還裝在稍大一些的小艇上用作港口巡邏警備。
工能委根據指示,把這種蒸汽機安裝到交通艇上,改造成拖輪,再按照王洛賓的圖紙,製造專用的淺吃水小駁船。展無涯看到圖紙大吃一驚。
“王工,你這是駁船嗎?”
“當然是駁船。”
“我看怎麼和口棺材差不多?”展無涯說,“尺寸稍微大點,水線下麵稍有流線型之外,基本就口浮動棺材嘛!”
為了減輕船隻的自重,這種小型駁船是用鉚接鐵板製造的。看上去比木結構的交通艇要單薄多了,當然吃水也淺得多。
“本來就是這樣的。”王洛賓說,“這是英國人造了用在運河上運煤用的。”英國是最早將運河大規模係統化的國家,早期的運河水量不多,也沒有可靠的動力,經常是用一匹馬來牽引,因此走不了大船,有的地方落差大,要用專門的升船機把駁船拉過落差。所以駁船不大,吃水也不能很深。一艘改裝過後的小拖輪足夠牽引10艘這樣的駁船。每艘駁船的載荷大約是2.5噸。
“2.5噸這還不是它的最大承載,是考慮到了安全吃水深度設定的載荷,要是航道狀況好點,裝4噸是不成問題的。”
不過這東西的吃水的確夠淺,能夠滿足在南渡江上的航行需求。裝上了小型蒸汽機的拖船也能勉強通過。當然對拖船的載重要精打細算。燃料不能裝得太多,隻能滿足單程。反正在海家碼頭也能補充到燃料,問題不算太大。
展無涯打算改裝4艘交通艇作為拖船,每艘拖輪單航次可運25噸,機動船的速度比較快,一天可以走兩個航次,每天從甲子礦運出的褐煤就是200噸。加上洗煤廠的投產之後運出的是精煤,不再是原先包含有60%雜質的原煤,裡外裡計算等於把每日運輸量提高到了相當於原先運量550噸的水平。煤焦化聯合廠足夠用了。
“實際上不可能維持這麼大的運量的。”展無涯說,“我認為這種蒸汽機的設備完好率不會這麼高,扣除定期維護保養和出故障維修的時間,航線上保持3艘拖輪是能辦到的,即使這樣每天的運量也有150噸了。”
“你太樂觀了,要我說,這拖輪用了半年後能維持2艘同時運作你們機械廠就是人品大爆發了。”王洛賓說。
“小蒸汽機半年之後肯定會大規模量產,壞了直接換!”展無涯豪情大發,“隻等把田獨的鐵礦石開回來。”
王洛賓笑了笑,豪情不錯,不過事情顯然沒這麼簡單。
3000人登陸到一個荒蕪的海灘上,其行動規模比D日還要大。而且還要同時在三個方向同時展開工程,相應要準備的物資也就多得多。
臨高的全部產能都在滿負荷運轉,生產登陸榆林堡所需要的各種物資。僅僅是工作服就要準備9000套。原先莫笑安打算製造6000套,在他的計算中,工人每人身上穿1套,再備2套足夠了。但是彙報生產計劃的時候馬千矚告訴他這個數字不夠。
“你沒乾過基建活,那不是耗衣服,而是吃衣服。一人4套是起碼的了。還有鞋子,至少一人3雙。”
“靠,這麼厲害,計委撥給我的帆布和粗布可不夠用了。”
“關照廣州再采購一批來好了,”馬千矚想到上次廣州就來電說當地有英國的代理商在求售大批印度棉布,價格很便宜,可惜當時庫存的國產布都用不完,他也沒同意采購這批布。
“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他暗自嘀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