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民政工作(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7404 字 9個月前

馬千矚說:“過去這樣規定有從權的考慮。當初我們攤子小,不宜搞得太細,各單位都是一專多能――也是為了提高效率。現在既然要搞製度建設,吳委員和大家這麼提出來很好。”他頓了下,“這件事情可以在元老院的會議上提出來審議。”

文德嗣皺了下眉,想說什麼,但是沒說出來。

會議上接著又就一係列的後續問題進行了討論,特彆是何時對海南全島施展占領的討論。實際占領必然牽扯到駐軍和乾部配置的問題,這兩者現在暫時都很缺乏。經過討論會議作出決定,先占據澄邁-瓊山一帶,控製海南出入口岸,然後再逐一對全島各個州縣進行實際占領。

“這樣的話,豈不是還要擴軍?”有人在下麵竊竊私語。這次戰爭結束之後陸海軍總人數超過萬人。原本在企劃院、元老院和政務院裡就有一種聲音,希望戰爭結束之後進行裁軍,將海陸軍人數縮小到一個較為合理的範圍,或者至少使得軍隊的規模不再膨脹。

現在要占領全島,海南全府有州縣十三。除去臨高之後,每個州縣至少要派駐一個連的駐軍,全島就需要十二個步兵連的基本駐軍。這樣一來,陸軍不但不能裁減,還得增加一部分才能夠用。不僅元老院和行政官僚體製內的人員不願意看到陸軍的進一步膨脹,海軍同樣也不希望在人力緊張的狀況下陸軍急需蠶食有限的人口資源。

“不需要擴軍。”馬千矚說,“利用現有的兵力就可以了,我們實際上用不著每個縣都派駐一個步兵連。”

“不派駐軍,我們的統治權建立不起來啊。”沒有武力作為後盾的政權顯然是不能行政下鄉的,而行政下鄉這是他們最為看重也是竭力推行的一點。

光靠遠處的威懾力就無法有效的行政,少量的乾部根本不能沉入基層,一旦觸及到地方勢力的核心利益,就會被地方勢力用暴力或者非暴力的手段“擠”出去。進行一次二次的報複並不能產生長期性的效果。最後就隻能對地方勢力讓步:通過出讓部分行政權力來換取地方勢力的合作,保證納稅完糧。這無非又是在重蹈唐宋以來政權不下鄉的覆轍了。

早在第二次反圍剿作戰之前,中央政務院就專門組織民政委員會的人員,對戰後如何在儘量少派駐軍隊的前提下保證派出乾部能夠在當地有效的作為進行了研究。

進行這項研究的人並不是軍人,但是研究人員對日本人在東北和華北的治安戰和建國之後建立基層政權、肅清土匪的行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後得出了如下的結論:

完善的縣級政權,每個縣至少應該有一個縣中隊能夠供縣領導直接指揮,這樣才能保證最起碼的武力威懾和治安。如果不能做到這點,至少要保證在發出求救信號之後2~3天內能夠有救援部隊趕到。

“一個縣中隊就是一個連,和剛才說得每個縣一個步兵連有區彆麼?”鄔德雖然很讚同一個縣一個中隊的設置,但是這個每縣一個中隊的布置依然超出了企劃院原先的打算――儘量減少軍隊的規模。

“有很大區彆。”說話的人是被指派進行這項研究的民政人民委員會的副人民委員劉牧州。一個長著絡腮胡的小白臉,舉止儒雅,儘管說著一口儘量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不時卻會露出蘇白的口音。

“縣中隊是一種地方武裝,換句話說類似武裝警察。不管是訓練還是裝備都可以較為簡單。包括人員和維持經費也可以儘量取自於地方。”他說,“我建議縣中隊可以儘量用本地人擔任,軍餉也不需要象正規軍這麼高。”

劉牧州的方案是派遣武裝工作隊進入各個縣,儘量以大明官方的名義進行。比如澄邁的“善後局”就是一個範例。其他地方雖然不能用善後的名義,但是其他名義類似的官民合辦機構諸如“鄉約局”、“綏靖局”等等臨時機構均可拿來借用。先從插手當地的主要問題入手,逐漸把權力擴大到縣政的各個方麵。等到時機成熟,再清理縣裡的胥吏階層,全麵控製縣政。

“一開始的武裝工作隊必須有強大的武力作為保護,一個步兵連是應該有得。否則很難應對當地的複雜局麵。根據各方麵的情報彙總,瓊州府各縣的匪患都非常嚴重,而且地方上的豪族大姓差不多就是土皇帝,幾乎個個擁有武裝。沒有強大的武力作後盾誰都不會鳥你。”劉牧州闡述著他的具體行動方案,對馬千矚等人來說這沒什麼稀罕的:無非是gcD當年接收政權的時候搞過的一套的翻版:派遣工作隊-深入群眾,了解情況,尋找合作者-培訓當地乾部-建立組織-建立地方武裝-全麵清算舊勢力……最後,政權就建立起來了。劉牧州的做法並不稀罕。但是他們麵臨的是比gcD更困難的局麵:中華民國的二十多年曆史儘管是一場悲劇,但是起碼在全國的大多數地方都有些或多或少接受了現代思潮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小商人、工人和農民,一個縣城,最糟糕也總能有一所小學,有幾個幾十個中學畢業生,幾十個幾百個小學畢業生。他們要麵對的卻是一個什麼也沒有的社會。這個社會的知識分子幾乎無法依靠,他們的學識和地位對穿越政權沒有多少用處,反而非常危險。他們又擁有極大的話語權。穿越者們,不但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而且滿身都散發著海外蠻夷的氣味。

馬千矚聽著他的計劃:接收政權將采用滾動式模式。先是澄邁、瓊山、儋州、定安這一批官府統治基礎較為深厚,開發較早,人口密集的地區――能夠儘快從中獲取大量的人口和糧食資源――挾著這次大勝的餘威,一鼓作氣的派出工作隊去接收。然後建立組織,每個縣先成立民兵,然後再是縣中隊。等到這幾個州縣穩定之後,再到下一批的州縣。這樣第一批隻需要出動三四支工作隊和步兵連就可以辦妥,不會一下擠占太多的乾部和軍力。

“……邊接受邊進行乾部和軍事人員的培訓,”劉牧州說著,“接受一個地方,站穩一個地方,再滲透一個地方……”

劉牧州說完之後,杜雯要求發言:“我們現在缺乏乾部,特彆是缺少能深入農村的乾部。”杜雯長期搞社會工作,深知乾部問題的重要性,“土著乾部夠用。而很多元老不願意深入群眾,有高高在上的貴族情結!我認為至少應該進行一種強迫義務,每名元老,每年都要抽一定的時間下鄉,到地方上工作!”

會議室裡引起了一陣騷動。這個主意從理性上來說很好,但是顯然很不受人歡迎。有人審慎的表示了反對意見:並不是每個元老都適合去作群眾工作的。

“可以做支持性和技術性的工作。”杜雯繼續堅持,“最起碼,可以去掃盲。”

“我看這個問題可以提交元老院討論。”主持會議的蕭子山決定把皮球踢到元老院去,反正她的提案事關全體元老,元老院討論最合適。到了元老院這個提案被槍斃那是一定的了。

“下麵我們談談陣亡和傷殘撫恤問題……”劉牧州繼續說道,搞優撫工作是件穩定人心的大事,過去因為沒打過什麼大仗優撫相對簡單。這次傷亡人數較多,工作就比較複雜了。當下將優撫待遇和條件大致通報了一下。

這時候吳迪說:“優撫上麵的開銷還是很大的,我希望執委會考慮能否設立一個專項的基金或者乾脆就搞一個軍人保險。”

保險是金融係統一直鼓吹的製度。因為臨高的經濟規模小,商業活動也不夠發達,加上大部分經濟活動是國有企業,所以保險製度被視為“非急需”的體製建設,一直延後。不過金融係統的人一直沒有放棄這方麵的努力。

現在的軍人撫恤正是一個絕好的推進保險製度的機會,所以吳迪立刻抓住了這個機會。

他的提議是先從社會保險製度搞起。

“等於是變相強製儲蓄。”吳迪說,“暫時我們的商業保險需求量不大,可以把社會保險先搞起來。否則未來的養老、醫療、優撫方麵的開銷會逐年增加,所以這方麵要早下功夫抓起來。”

首先在軍人中推行強製保險製度,軍人必須繳納軍餉收入的若乾比例作為保險,這份保險用來支付軍人死亡、負傷、殘疾的撫恤費用。

“……如果軍人在退伍的時候一切平安,這筆費用可以以現金的方式直接發給他,充作退伍費。”吳迪對這個方案已經考慮了很久,“我們同時可以在職工、公務人員身上推行推類似的政策。對我們穩定金融和社會秩序都有很大的好處。特彆是現階段還不需要大規模的支付各項社會福利的空檔期,正好是積累資金的最佳的時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