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虹果斷地盤下了兩條街外的另一間店鋪。這個店鋪雖說也在城中,但是隔了兩條街,已經離開了最繁華的地帶,所以盤下來的金額便宜了很多,地方倒比之前的還大。
這分店一開,很大程度上的緩解了隻有一個店麵的壓力,但也是每天坐得滿滿當當,準備了多少食材就被消耗掉多少食材,爆滿爆紅。
而這樣爆滿的生意,直接導致了一個後果,那就是生肉不夠!
每間店鋪每天消耗的牲畜肉已經大大超出了薛虹的打算。這又不是現代,畜牧養殖都是機械化操作,就算薛虹已經預見了食材不足的情況,早早聯係養殖戶購入生牛、豬、羊,但以目前的狀況,少不得要高價從彆的地方進一些了。
至於空間裡的那些……這些東西是活物,繁衍需要時間,哪怕空間靈氣充盈,時間流速快,怎麼也要半個月才能拖出來一兩頭宰殺的。當然是不夠消耗。
而等薛虹好不容易搞定了兩個燒烤店鋪平日的運作,就又到了盛夏。因為他們幾個幾年都有報考恩科,所以薛虹又不得不為自己的科舉備戰。
其實說到備戰,也沒有什麼特彆之處,跟現代的高考沒有什麼分彆,題海戰術而已。
考舉人,也就是鄉試,無非是考《四書》、《五經》、策問、八股文等內容。若是尋常的舉子,不過是在家苦讀,偶爾和同窗們做做策論,相互評定高下。而薛虹他們不一樣,有李知行這個少年進士的提點,學習起來本來就是事半功倍的,再各處找一找往年鄉試的卷子分析分析,又有雍親王提前透露幾位主考官偏向於什麼樣的回答,等於說是已經有了很多優勢了。
他們幾個不過是天天在李知行這裡做文章,押題目,做策論。不能說氣氛有多麼緊張,但是他們幾個考文科舉的,全部都長住在賈府也就是了。
武科舉那邊似乎比文科舉更加辛苦。
炎炎夏日,馮紫英、柳湘蓮和李少遊三人全部都在神武將軍府上練習弓馬、舉石蒂子,每天不練到太陽下山都不休息。
因為考武舉,最主要就是考究弓馬和氣力,武功的高低和兵法的運用還在其次,都是一些很淺顯的東西。對於這三人來說,隻要弓馬合格,基本上就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隻是每天在戶外風吹日曬,可比不得薛虹他們在室內作文,房間裡放置冰塊,又有風輪,靜靜坐著一點兒也不受罪。
就這樣連續熬了幾個月的時間,到了八月初九這一日,考文科舉的先入了場,考武科舉的也都按照報名的先後次序開始了一輪接著一輪的淘汰。
等薛虹他們幾個考完了文科舉之後,柳湘蓮那裡就最先傳來好消息。
柳湘蓮這是第一次考科舉,他一路從武童生試考到了武鄉試,可謂披荊斬棘,一舉拿下了武舉人第九名,一下子就有功名在身。而馮紫英和李少遊因為本來就有武舉人的功名,所以還要繼續後麵的武殿試,大概他們兩個該是最後知道自己成績的了,在那之前,薛虹他們的文科舉,就要放榜了。
對於賈家來說,去看放榜不是新鮮事兒,經曆了賈珠的兩次落榜,他們每次去看榜都是很低調的,而薛家卻是敲鑼打鼓去的,好像不用看就知道薛虹一定會榜上有名似的,這一路上不知道博了多少人的眼球,可薛虹到底考中沒有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