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五章 蒂罡 vs(2 / 2)

那小沙彌聽罷頓了頓,換了和挑擔的肩膀,反問道,“二位施主,不是從秴縣來的麼?”

“此山地勢陡峻,延綿千裡,自山中往外處去唯有行秴縣一條道路。自外而內,也一樣如此。”他說著,不住哀歎,“秴縣遇妖邪之事,闔院僧人弟子也是知曉的。”

“隻惜寺院修建得早,山路遙遠,即便是足以接濟村戶來此避難,可往往,等不到其前來。”

沒人再出聲。這樣慘痛的事實,隻能心神領會地把話留在肚子裡。走在最邊上的封離牽著飛塵的韁繩,本一言不發地聽著,卻忽然開了口:“據說那吃人的妖怪就宿在此山中,師父久居禪院,平日下山時可有見過它的蹤跡?”

小沙彌搖了搖頭,“阿彌陀佛。佛法庇佑,穢物不得來此造次。”見封離點頭不欲再言語,他想了一想又再度說道,“雖未親眼所見,不過的確對那穢物的行徑略有耳聞。”

李聞歌摘下帷帽,“懇請師父道來。”

“一是聽聞秴縣遭難,小僧便不再贅述。二是我寺中的一位弟子,曾於一日傍晚下山取水。那時似乎恰逢連雨日,天色冥冥,那穢物便出現了。”

“幸得念珠庇護,那穢物未得手,但也將師兄傷得甚重,如今已近三月過去,也仍未好全。”他言畢,又闔眼低聲念了幾句阿彌陀佛,複聽得身旁的李聞歌問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彆的行跡嗎?”

“有。”他應道,“三便是……今晨有一位施主,是為降伏那穢物而來,與施主一般,也是修士。”

“他下山途經此處,聞得此事便想為百姓除害,遂上山前來打探道路,在寺中暫且歇下。小僧方才提及的那位師兄,在那穢物逃竄時有意留心了方向,知曉它的巢穴的大致方位。那位小施主便與師兄手談半日,想要師兄帶領他一並去尋那穢物。”

李聞歌方要開口,身旁的小沙彌又說道,“那位小施主說,聽聞農莊裡的村戶向那穢物生祭。關乎危急,但待他前去時隻在半道上的林中見了一頂無人的喜轎,並未尋到何人蹤影。”

擔重水沉,他短籲了一口氣,“故此事真假,尚無從得知。”

尚未說完話,李聞歌隻覺腕處一緊。她偏過頭去,便見封離的掩在帷帽後的朦朧的臉。蹙眉垂眸,抿著唇角,另一隻攥著韁繩的手現出青筋,整個人看著憋悶又低落。

她笑意柔柔,安撫性地握住了他的手,輕輕拍了拍,食指在他的掌心一筆一劃地勾描,緩緩寫了一個“安”字。

這家夥可真能裝。

受不了。

“施主,到了。”

被小插曲打斷的思緒又回到正軌,李聞歌示意封離隨著那位小師父一道去馬廄栓馬,一麵隨著院外的僧人指引進了院門,不動聲色地打量了起來。

佛門重地,明黃的牆麵看起來像是前不久才修葺過,分毫看不出舊色。寺院內有三兩個僧人正在灑掃,見有人前來皆行了合掌禮,看起來與尋常僧人並無二致。

院中呈著一鼎大體量的香爐,煙氣飄然而上,在日光之中淡去。她抬起眼望向寺院右上方的角樓,那裡安放著梵鐘,耳中所聞的聲響便源自那處。

“施主遠道而來,貧道有失遠迎。”迎麵而來的一位黃袍僧人手持念珠,麵上和藹慈祥,“施主若不嫌,可隨貧道前去禪房暫且歇息。”

“多有叨擾,”李聞歌俯身以禮相請,“不過……聽聞今晨也有一位修士來此?”

那僧人抬眼乍思,方連連道是。不待他再度開口,話裡提及之人便已說曹操曹操到地閃現在了兩人身後,摸著下巴嘶聲打量。隻不過他麵上饒有興致的表情,卻在李聞歌轉回身來時一霎那僵住。

兩兩相望,神色卻不儘相同。

封離踏入院內,所見也是這樣一副場景。束著高髻的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