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局變換,交錯多端,黃忠與文醜卻似充耳不聞。
雙方勢均力敵,一旦分心與戰陣之中,必會被對方所趁。
這個級彆的交鋒,分心就與找死無異。
此刻顏良忽然意識到,二將相爭之間,定邊軍不覺又有優勢。
文醜是冀州騎主將,黃忠為白馬軍副統領,但在眼下戰場上,前者是主將,雖然戰前就有安排,可臨陣指揮顏良也代替不了。
鐵騎營則不同,黃忠根本不用分心,一切都可以交給洪彪。
論配合,洪老六與趙大壯十幾年兄弟,說心意相通,都不過分。且鐵騎營最為善長的就是分進合擊,各軍之間默契十足。
就在三曲的兩翼切進冀州步軍陣型的一刻,趙大壯發力,鐵騎營死死將蔣義渠韓猛部纏繞,將劉亮的一曲解脫出來。
一曲有多少人,一千一百六十七,殺到現在,算上所有的傷亡,尚有九百士卒保持了相對完好的戰力,可以當做尖刀。
方才趙大壯與蔣義渠韓猛交手,勢均力敵,現在空出劉亮這八百人,卻還是平分秋色,鐵騎營並未因為人數減少而落入下風。
聽上去有點玄幻,事實卻是如此。拋開不到必要時刻不儘全力,便是鐵騎營各部之間的配合之功,他們用默契,代替了兵力。
麵對鐵騎營,冀州騎是不敢不儘全力的,也唯有如此做,他們才能抗衡。儘力固然可以增強戰力,但也意味著,少了變化。
黃忠與文醜糾纏,韓猛對上趙大壯,趙校尉纏住蔣義渠。敵軍的大將一旦被纏繞,剩下的將領很有可能在指揮上出現瑕疵。
反觀定邊軍,有四曲副統領劉誌在,趙大壯就能全情投入與韓猛的激戰,因為他清楚後者之能,並不在自己之下。
至少眼前的場麵不會差,曹操說過,定邊軍向來郎將死而校尉繼,校尉亡則司馬續,司馬歿更有屯長接,軍隊總有人指揮。
軍規之中就是如此,按職級依次排下去,若是職級相同,也很簡單,論入軍的資曆,誰的資格老,誰來指揮戰陣。
資曆的確不能代表實力或是指揮能力,但主將一旦不能理事,隨即有人指揮,且不論是高是低,士卒首先就有主心骨。
是以定邊軍往往能戰到最後一人,不顯混亂。六羊山之戰,樂進李典皆對此感觸極深,如今的兗州軍也有相同的部署。
曹軍會學習,袁紹軍也會,其餘諸侯亦不會坐視。定邊軍的強悍,帶動了整個大漢士卒,在葉歡眼中,他們一定勝過原本時空。
製度可以學習,兵法戰術也可以,但到了混戰之中,軍官的素質是無法立刻達到高度的,眼前一戰,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用趙大壯交代,在場所有鐵騎營士卒,包括太原二軍的周遊在內,他們都很清楚,從三曲出現的那一刻,洪彪就是主帥。
按軍規,原本是先行到場的趙大壯,但他選擇了親自出擊,順位就成了洪彪。軍官心中無比清晰,至於士卒,更簡單,聽軍官的。
文醜也好,顏良也罷,臨陣指揮需要隨機應變下達軍令。戰場上,從你的軍令下達,到士卒執行,肯定會有一段時間。
鐵騎營也有,但他們可以憑借長期配合的熟練,將這段時間壓縮到最低。一句話,論指揮的效率,鐵騎營強於冀州軍。
表現在戰場上,蔣義渠和韓猛依舊被纏的無法脫身,文醜還在與黃忠激戰。可劉亮卻迅速脫離戰場,到了敵阻擊陣的右翼。
“敵陣左側,全力突襲。”觀察了三曲同袍的走位,劉亮率軍衝擊地方堅陣毫不猶豫,而他所選的突破之處……
你要是去問三曲校尉方平,他一定會說,就是我想要打的地方。
突入敵陣,三曲用的是斜切戰法,要將敵軍的最外側切下一塊。而有了劉亮的策應,他就可以對側翼毫無顧忌,專心為之。
也正是由於三曲的突襲攪亂敵軍陣型,劉亮的衝擊才能更為順利,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些戰術,他們不知演練過多少次。
方平先上,他就是主攻,彆說劉亮,就算六曲曲長張海龍親自在此,也得打輔助。否則戰後追究起來,軍法是極為嚴厲的。
主次一定,士卒們的目標更為明晰,三曲要將敵陣的陣勢徹底攪亂,而一曲,則要不惜一切代價,讓同袍達到戰術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