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昌帝和薑貴妃之間,一直是太昌帝這個父親對李楹驕縱寵溺,無論李楹提出什麼要求,太昌帝都有求必應,反而薑貴妃對李楹偏嚴厲些,薑貴妃一直教導李楹要藏鋒斂銳,與人為善,這才養起李楹溫柔不爭的個性,誰都沒想到,這般謹慎克己的薑貴妃,會因為愛女之死變的凶狠蠻橫,甚至冒著被宮規處置的風險,和當朝皇後撕破了臉皮,隻為給愛女討一個公道。
-
而後,太昌帝悲痛到數日不飲不食,薑貴妃則堅稱李楹之死並非意外,而是鄭皇後所為,鄭皇後則極力叫冤,後宮亂成了一鍋粥,在薑貴妃的堅持下,太昌帝密令大理寺詳查李楹死因,當時的大理寺卿徐冉查了十幾日,發現李楹是因為接到未婚夫鄭筠的書信,這才孤身一人去荷花池畔赴約的,而且池畔除了當時跳下池水去撈出公主屍身的幾個內侍,並沒有其餘人的腳印,想必是公主在池畔等候未婚夫時,失足滑落,這才不幸溺斃。
所以,公主之死,實乃意外,和鄭皇後與旁人沒有分毫關係。
太昌帝和薑貴妃根本就不相信徐冉的稟報,徐冉是鄭氏一族姻親,太昌帝認為徐冉包庇鄭皇後,於是讓尚書右仆射崔頌清親查此案,大周尚書仆射一職位列一品,實為宰相,足以見太昌帝對此案的重視。
崔頌清出自博陵崔氏,為人剛正不阿,是出了名的清廉能乾,他接手李楹一案後,先是親自查探荷花池畔,發現十月整個月都未曾下過一滴雨,池畔泥土乾硬,不存在失足滑落的可能,於是崔頌清斷定,李楹並非意外落水,而是被人推入水中溺亡。
而李楹為人蕙心紈質,宮婢都很喜歡她,故而也不存在她與人結仇導致被害,所以最大的嫌疑者,的確是和李楹之母薑貴妃有仇的鄭皇後。
崔頌清以雷霆之勢抓了鄭皇後身邊婢女,查問之後婢女卻都齊聲叫屈,言鄭皇後並未殺害永安公主,崔頌清一一拷問,一個婢女受不得刑,倒是吐露出一些秘事。
原來鄭皇後為了自己複寵,極力向太昌帝推薦鄭筠為駙馬,但其實,鄭皇後的兄嫂,也就是鄭筠的父母,根本不願李楹為媳,隻因李楹是薑貴妃之女,而薑貴妃出身商戶,鄭家則屬五姓七望,簪纓之族,鄭筠父母深鄙李楹,對於太昌帝選鄭筠為婿,兩人雖然嘴上不敢抗旨,但心裡,其實嫌棄李楹嫌棄的很。
還有鄭筠,他也不願娶李楹,一方麵還是因為公主母族出身低微,另一方麵,則因為鄭筠與王家表妹自幼青梅竹馬,感情甚篤,所以這樁婚事,其實是鄭皇後瞞著兄嫂一力撮合,等到塵埃落定,其兄嫂還入宮找鄭皇後抱怨,這才讓那婢女偷聽了去。
太昌帝得知後,又悲又憤,李楹是他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而且還是大周公主,僅僅是因為母族出身,就被如此嫌棄,他震怒之下,當即就將鄭皇後打入冷宮,並密令崔頌清,就算掘地三尺,也一定要找出李楹死亡真相。
-
李楹看到卷宗此處,不由愣了愣神,她苦笑:“我沒有想到,鄭筠的父母,也這般討厭我。”
崔珣淡淡道:“時人有言,寧娶五姓女,不入帝王家,皇家公主都沒有五姓女尊貴,他們自然不願有一個母族是商戶的兒媳。”
李楹悵然道:“我更沒有想到,原來鄭筠還有一個青梅竹馬的表妹。”
她回想和鄭筠寥寥無幾的幾次見麵,他都是溫潤如玉,彬彬有禮的模樣,言語之間進退得體,她對鄭筠沒有什麼感情,但覺的這是阿耶阿娘為她選的夫婿,那定然是天下最好的兒郎,所以她一直歡歡喜喜,期待著嫁給鄭筠的那一日。
誰能想到,鄭筠滿家都那般厭惡她,鄭筠自己更將她視為拆散他姻緣的惡人呢?
李楹迷惘至極,就如同她所說,她平生未做過一件壞事,僅僅因為阿娘的出身就被鄭家如此厭惡,難道生在世家,就天生高貴嗎?難道生於商戶,就天生低賤嗎?為何就算阿娘成了大周的貴妃,她的女兒,堂堂的大周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