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朱元璋的反應(2 / 2)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民間享有盛譽的大功臣,放在朱元璋眼裡,卻一直都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甚至於在開國之初分封功臣的時候,可以說是立下不世功勳的劉伯溫,最終非但在漫天公侯的分封大會中,隻落得個“誠意伯”這樣的伯爵,更為讓人不解的,則是這位很明顯為大明立下天大功勞的大功臣,在朱元璋欽點的三十六名開國功臣中,竟然排在最後一位。

要知道,甚至是汪廣洋這樣一位自從朱元璋打下應天之後,便一直在遠離中樞位置任職的人物,都可以排在青田先生的前麵。

無論朱元璋平時嘴上說著劉基對於自己有多重要,這份分封功臣的名單,都充分表明了朱元璋對於這位代表著浙東勢力的領頭人,內心深處隱藏著深深的不滿與忌憚。

而劉伯溫最終也沒有獲得和張良一樣的瀟灑結局,他每一次上書請求致仕,都被朱元璋給攔了回來。直到洪武八年,已經病重到不能自由活動的劉伯溫,這一刻才被允許返回青田老家。

回家後不到兩個月,這樣一位神奇的人物,便最終魂歸天際。

大明立國之初的第一智囊,劉伯溫的下場充分說明了朱元璋對於“聰明人”的厭惡。

也因此,當他這個時候聽到自己治下的王朝,竟然又冒出了一個“聰明人”,他第一時間便動了殺心。

甚至若不是考慮到這個家夥如今已經被關在了詔獄之中,朱元璋可能當即就下令,把這個家夥先收押起來打一頓再說。

“能給自己侄子培養出這樣一套思想來,可見這個胡惟庸謀逆的心早已不是一天兩天。”朱元璋陡然將這個事件又上升了一個高度。

“父皇,且勿著急,若這小子隻有上麵這些狂悖且言之無用的言論的話,那今日兒臣也不會因為這點事情,跑到乾清宮來叨擾父皇。”

看到自己父皇已經快要失去耐心,朱標當即開口勸道。

<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