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詔獄等死,太子偷聽我講課》全本免費閱讀 []
而除這種隱秘的**手段之外,李善長更是在名聲上麵也給予了楊論這個沒有根基新來的縣令極大支持。
江浦縣雖然名義上歸屬於應天府管轄,但實際上這個位於江北的縣,由於和府衙那裡隔著一條大江的緣故,並不怎麼受那邊人的待見。
這一點從江浦縣那捉襟見肘的經費上就能窺得一二。
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為一個縣令手上沒有錢,那麼許多他想做的事情,也根本不可能推展的下去。
就比如楊論剛上任的時候,想要在已經不在河道中的江灘上再開辟出一片水澆田來。
開荒土地對於一個縣令來說是非常大的功績,是一任父母官在當地留下名聲,一種最為常用也是最為有效的手段。
同樣開墾田地,無論士紳還是普通百姓都十分歡迎。
畢竟大家夥都是本地人,隻要這一片荒地開墾了出來,那麼這土地遲早都是要落到他們這些人手裡。
然而這個想法聽起來很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的費錢。
而整件事情更是因為當初楊論自作主張的一番操作之後,陷入了一個極為尷尬的困局。
雖然楊論祖上算起來已經窮困了好幾輩子,他自己從小也是在地裡跟著長輩一起勞作過。
可是因為後來隨著父親在軍隊裡邊闖出了一些名聲,楊家條件稍微改善一點之後,這位楊家最抱有希望的後代,從此就徹底告彆了地頭上活計,一門心思都放在了讀書上。
這就使得楊論最終雖然通過讀書,為自己在軍隊裡麵謀取了一個文書的職位,可是這裡邊書本的知識對於他而言,實在有些來的有些太淺。
而這份沒有通過實踐而得來的淺薄的學問,在楊論剛當上縣令伊始,就給他帶來了一個天大的麻煩。
開墾荒地這件事情,雖然楊論已經籌備了許久,但最終他還是低估了這件事情的難度。
雖然他在動工之前已經跟府衙那裡報備過,要臨時動用江浦縣賬麵上的錢,也獲得了對方的同意。
可是等工程真正展開之後,楊論才發現自己原本以為綽綽有餘的那些錢,真正開始揮霍的時候,卻根本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