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的開展還沒有進行到原計劃的三分之一,就因為資金的短缺而被迫宣告暫時終止。
同時直到這個時候楊論才終於明白了,為何當初自己一遞上條子,那便腐牙便毫不猶豫的同意了自己的要求。
人家那邊經驗豐富的老吏們,隻怕早就看出了自己做工程的弊端。
也正是因為那群人看到了,這件事情中無法給他們帶來利益,沒有他們可以插手的地方,所以批起條子來才格外的痛快,沒有提其他彆的附加要求。
而對方的這種任性最終落到楊論的頭上,卻成了千斤重擔。
原本以為是一項大政績的工程,距離完工變得遙遙無期。
而原來指望著等荒地開墾出來之後,通過田賦來補上縣衙裡虧空一事,也跟著變成了天方夜譚。
走投無路之下,楊論在無數個夜晚裡甚至想過**。
他很清楚,若是縣衙裡邊的那筆虧空自己沒有辦法補上的話,那麼到了當年年底考核的時候,他不但會在考評上落著一個下等,更是非常有可能,直接被造成貪官汙吏給抓到詔獄裡去。
而如果事情真的發展到那一步,無論這件事情最終會不會上升成****,至少一個無能的名聲楊論這輩子算是逃脫不掉了。
而在大明的官場之上,無能就意味著要從這個位置上卸下來。
這對於已經窮了三輩子的楊論來說,完全是一件不可能接受的事情。
於是乎走投無路之際,他便想到了**。
至少自己**之後,先前所做下的那般愚蠢的事情,不會過分的牽連到家人。
然而就在這個最為緊要的關頭,就在這個楊論已經對整件事情快要絕望的時候。
李善存就突然找到了過來。
而當時的李善存,上來也不廢話直接就跟絕望中的楊論表明清楚了自己的目的。
剛聽到李善存說他要幫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