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住民居的手續蠻多的,除了屋主,還要去村委蓋章,再去街道審核,受理之後要等十幾天才能拿回合同正式生效。
在此期間,屋主找人檢查線路,家電安裝,待家具上門幫忙擺放。
蘇杏仍住在客棧,那些工人一來她馬上跟去看著,何玲把電動三輪車借給她用了。條件是幫何玲把肉食捎回村,再從老人家把菜拿出來。
換了以前,蘇杏肯定覺得事多煩躁,現在不了。遠親不如近鄰,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事事上心錯不了。
空閒時,她在客棧或者去何玲店裡了解當地的一些情況。若有人問起,她便說和幾個有共同愛好的學生一起居住,反正很多人都看見她和幾個學生來到梅林村。
為此,她還準備了幾套日常用品,給兩間客房各備一張簡易床。
一是做給彆人看的,二是預防日後有客人探訪,到時候連一床被子都沒有就尷尬了。
到了晚上,她在客棧裡碼字,看一下新聞。
她把稿傳給一名相熟的總編,沒多久,對方讓她聯係另外一名女編輯,說那個人是負責連載的,讓她們保持聯係。
這事對方說了算,她隻管投稿。
跟女編輯聯係上之後,按對方的要求做了一係列工作,接下來她隻管專心打稿,在規定的網站上傳就完事了。
當然,住在山村裡享受著清新的空氣與環境,也要承受各種的不便利。
比如,雲嶺村的手機信號不大好,時有時無。網絡更不用說,她必須來到東江橋搜信號才強烈一些,將手機網絡轉移到筆電上網,速度忒慢。
或者厚著臉皮去梅雨客棧蹭wifi,那兒的網速忒快。
可她不想去,一個妙齡女子獨住深山,要低調些,整天在外邊遛達容易招惹麻煩。不是她思想封建狹隘,哪裡都有好人壞人,注意一些是為了自己好。
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日後蹭網就去東江橋。反正,人死在這兒順手就能毀屍滅跡~
哈哈,她開玩笑的。
還有兩件事忒煩,一是處理生活垃圾,二是網上購物收快遞。
東江橋邊有一個大垃圾桶,既方便遊客,也方便雲嶺村的外來租戶。因雲嶺村的村民基本沒有了,剩下老人不用交。環衛工人每天下午六點準時清走垃圾,垃圾費每戶5塊,捆綁水電費一起繳納。
蘇杏用水不要錢,電費得交。
也就是說,她每天傍晚要跑一趟東江橋扔垃圾,要麼存著,歹命喔。
收件地址必須留梅林村的一個專門點,否則送不到。
也難怪,彆說外人了,就連梅林村、下棠村的年輕一輩鮮少人知道雲嶺村這個地方。所以信件電報等全部寄到梅林村待取,否則退回原址。
隱避深山,生活不便是肯定的,她得學會適應。
自己選擇的路,黑燈瞎火也要摸著走完。
就這樣,蘇杏一邊打聽當地風俗習慣,一邊思索還缺什麼,趕緊上網訂購,以免入住時手忙腳亂。
一眨眼過了幾天,家裡終於通水通電,電器、家具全部安裝擺放到位。但是,搞了幾天工程家裡布滿灰塵,等她把屋裡屋外清洗一遍就能正式入住了。
“真不用我們幫忙?”可能收了中介費的緣故,何玲對她搬家的進程格外上心,幾乎天天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