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家帶來的祭品擺好,楊家三兄弟領著各自的媳婦兒孩子,全部人一起進來磕頭。楊大川進了香,在祭祀牌位前跪下,誠心誠意的禱告祝願。在以前,他是不怎麼相信的,但是穿過來後,對鬼神之事更覺敬畏。這一輩子,不求大富大貴,隻求闔家人平安喜樂度過餘生也就夠了。
上香,敬完酒,燒完紙錢,點響鞭炮,就是祭祀好了。不顧楊大山楊大路留下一起吃飯的客套挽留,楊大川跟芋哥兒把帶來的祭品收拾完,帶上大嫂、弟媳給的回禮,回家吃飯。
楊大川家的年夜飯非常豐富,沈阿嬤使出了渾身解數:起了邊爐,買了羊骨頭燉湯,湯裡加上沈阿嬤特製調料,今天一早就把把湯燉上,香飄十裡;下鍋燙的菜還準備了切得薄薄的羊肉片、豬肉片、魚片,雞肉,就連河蝦也準備了兩斤,丸子更是做了好幾種,小蘑菇、粉條、各式蔬菜預備著,燙熟蘸點沈阿嬤牌醬料,味道十足鮮美。
碗菜也準備了九個,湊全十全十美之意。一條清蒸魚,將魚收拾乾淨,魚身上橫切幾刀均勻塗抹好板油,內外抹鹽,上熱鍋蒸10分鐘左右,並在魚上撒切好的蔥絲和薑絲,然後另起炒鍋,將油燒熱,倒在魚上,並倒入適量蒸魚豉油,魚肉軟嫩,鮮香味美;一盤紅燒豬蹄,味濃適口,肥而不膩,筋酥皮糯,從早上就開始熬煮,饞得楊大川還沒開席就偷吃了兩塊;芋頭扣肉,香酥軟糯,入口即化,沈阿嬤的拿手菜,味道也是頂頂好的;鹽焗雞,皮軟肉嫩,鹹香味美;豆腐釀,湯汁醇厚,鮮嫩滑潤,口味鮮美;還有蒜香豉汁排骨、板栗燒雞塊、蓮藕排骨湯、涼拌黑木耳。
開飯了,豐盛的菜肴將桌子擺得滿滿的,三人圍坐著開開心心。屋外孩子們放炮竹的聲音,劈劈啪啪地傳了進來,蠟燭搖曳著溫暖的光,映著三人的幸福笑臉。人們善於在平淡的生活中創造出美食,美食也是人們超越困境的心靈慰藉,一年的辛苦通過這一桌的美食都可以得到寬慰,來年總是會更好的。
吃過年夜飯,三人圍坐在火塘邊上,喝喝茶水,吃點小食,說說村裡的趣事,講講當地的怪談,聊聊來年的打算.......這裡並沒有守夜的說法,大家都是在家烤火嘮嗑到子時,子時一到,家家戶戶放鞭炮,搶新水。楊大川離村裡的大水井有點遠,他家用的水都是自己用竹子從後山搭架回來的,不用的時候用塞子塞住,用時拔掉塞子就會出水,很方便。子時到時,他就沒去村裡水井搶那第一桶水,他早早的把家裡的水缸清洗乾淨,子時一到,就拔掉塞子接新水,接完水,放了鞭炮,就回去睡覺,明日還要早起去村裡各家去拜年呢。
初一起了個大早,楊家三口從裡到外、從上到下都換了新的衣裳,芋哥兒趁早趕緊拿出盤子裝了花生、糖塊,預備著給走家躥巷拜年的孩子們吃。
果然,沒一會兒,楊大川的幾個侄兒們打頭,領著村裡的孩子們就來楊大川家拜年了,嘴裡說著吉祥話的給楊大川跟芋哥兒行禮拜年,二人就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紅包分給來拜年的孩子,走時把花生、糖塊給他們一人抓了一大把放在兜裡。
楊大川輩分不大,看到來的人差不多了,楊大川就往村長與族裡的幾個叔公家家去拜年,初一一天,就在楊大川領著媳婦走家躥巷的拜年中過去了。
初二,回娘家。不過,如今沈阿嬤就跟他們住一起,芋哥兒也不用考慮這個。沈阿嬤娘家離這邊也遠,芋哥兒外祖又是早就過世了的,與外祖家的親戚走動的並不多,問過沈阿嬤也說今年不去,楊大川就在家裡無所事事了一天。
濃濃的年味一直彌漫到正月十五。正月裡,村裡不時能看到撩貓逗狗的小子,拿著撿來的鞭炮到處扔,嚇唬小閨女小哥兒,大人想追還不一定追的上,彆看人腿短,搗鼓起來跑得飛快,正月又不好跑到彆人家裡告狀,小屁孩子仗著過年,不知惹多少事兒,看著這些鮮活的孩子麵孔,芋哥兒有點眼熱,嘴裡說著嫌棄,但要是家裡多了個孩子,肯定會熱鬨許多,他們家如今還是太單薄了。
過了十五,這個年就算過完了,吃完家裡的祭祀貢品,各家因過年放下的農活也都得操持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