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二的水田三人一起割了大半,留下沈阿嬤繼續,夫夫兩就開始打穀。打穀桶是一個大木桶,上麵裝上機器。說是機器其實隻是一個木架子上麵有很多齒輪。割完的水稻放到機器上摔打,穀子就脫落下來了。就這,也是個精貴物件,開國□□帶來的福利,平山村有這機器的人並不多,楊大川家人少再不買打穀桶,當真不知道這水稻要收多久才能收完。
楊大川在前邊踩打穀機,把割好一把一把的稻穀放進齒輪裡攪動。踩打穀機是個力氣活,一般有這物件的人家都是兩個人或者三個人輪換一起踩才夠力氣,不然齒輪帶不起來,轉速不快,穀子就脫落不下來。
等把帶來的麻袋、籮筐裝的差不多了,楊大川挑著擔往家趕回去把水稻攤開,勻出裝穀的籮筐麻袋來。沈阿嬤也把剩餘的水稻割好,趕回家做午飯,順便曬稻穀。下午天氣更悶熱,沈阿嬤身體不好就不出來了,專心在家曬穀,家裡搶收的水稻還是得有專人看管才行。
忙碌一早上,到家時,沈阿嬤飯已經把飯做好。蒸了白米飯,一碟竹筍炒臘肉,蒸臘腸,酸辣土豆絲,絲瓜湯。夏收辛苦,大家都會做點肉食,楊大川家全家人上陣搶收,沒人買肉,隻能吃點存糧臘肉臘腸了。
吃過飯,楊大川夫夫歇息了一會兒,並不敢馬上下地。夏收正午時分,太陽曬得老高,空氣火辣辣的,一陣風吹來,像是掀起了一陣火浪一樣,甚是燎人,天地間一片白,連樹上的知了都不敢出聲。即使夏收再著急,也沒人敢在這個時候下地,曬沒一會兒,人就得虛脫中暑,爭這點時間乾活不值當。
日頭稍微偏西,三人就迅速收拾好繼續乾活。這次就隻有楊大川夫夫兩去了,曬了大半天的地麵發燙,空氣火辣辣的,稻杆還發軟不好割,楊大川家還是好的,用土法打了藥,田裡紋枯病不嚴重幾不可見,有些田裡水稻紋枯病嚴重的,田裡水稻全部倒伏,更是增添收割難度。到如今,平山村的莊戶們也不得不承認,楊大川這小子今年地裡的收成著實不錯,不看那沉甸甸的稻穗,看那稻杆就知道。夏收是個累人的活,中間又吃了好些東西貼補,收水稻的時候人真的很容易餓。
下午雖然地少了些,但是更累人,直到天黑透了,夫夫兩才乾完收工,好在兩畝地的水稻都收完了。楊大川長的高,今天一天都在彎腰乾活,簡直腰都快斷了,比自己當兵時訓練一天還要累。
忙完平山村村的田地,還有大灣村的,大灣村的更麻煩,三人索性一起住到大灣村,直到搶收完畢。
搶收一次,村裡人都得脫掉一層皮。楊大川這一年來養的肥膘又迅速的消失了,變得又黑又瘦,除了比村人高大一些,已與普通莊戶一般無二。他已經許久沒有經受過這麼原始的收割方式,火辣辣的日頭曬得人難受,第一天乾完活之後,楊大川就不肯讓芋哥兒再一起去,至多早上能去一會兒,讓他與沈阿嬤二人下午在家裡曬水稻。楊大川用打穀桶與壯勞力多的人家換,打穀桶畢竟比用人工摔打脫粒快多了,家裡田地多的,跟楊大川商量,先出兩個人先幫楊大川家收割,然後把打穀桶借予他們家使。即使這樣,也是花費整整4天才把家裡8畝水田收割完。
收割完沒兩天,大雨就落下來了,楊大川家的稻穀全部都曬過了一遍,雖還未完全乾爽,但是已經不怕捂壞了。楊大川感激借打穀桶的那家人來兩個人幫他們家收割,不僅把打穀桶借予他們家,自己也去還了一天人工。
楊大川兄弟,楊大山跟楊大路兩家一起夏收,本來他們也叫了楊大川,楊大川當時尋思家裡有打穀桶,自己單乾興許還快當些,就沒應,好險田裡都收不回來。他搶收完後,楊大川跟楊大路還沒收完,也去幫了一天。
大雨落下之前,地裡糧食收的都差不多了,也有貪圖多長幾天糧的損失了一些,但總的來說,今年雖不是豐收年,可也不差了。楊大川估摸著自家的收成大概有350斤一畝,少了蟲子的禍害,比豐產時都要多一二十斤。他琢磨著,要是當初下苗的時候再用上農家肥,產量估摸還能提一點。
村裡其他人的收成就沒有那麼好了,一般都在300斤左右,伺候莊稼不夠精心的兩百多的也有。如今看到楊大川家伺候的不夠自己精心,收成卻比豐收年還好,關係好的都上來打聽打聽,關係一般的也都想找個由頭來楊大川家熱乎熱乎。
楊大川也不推辭,隻要問道的都會說,隻是那農藥的事兒南船北馬的還沒傳來消息,他也隻能推說是得到了南船北馬的試驗藥水,能殺蟲,並沒有透露他自己能配置。拋秧法也借機宣傳了一波,不過看莊戶們的表情,還是不咋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