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增拓彙通路(1 / 2)

《官路:我事業有成,你後悔離婚了?》全本免費閱讀 []

回歸現實,潘寶山把三區一體化發展的思路跟徐光放提了下,徐光放說這方麵的問題前兩任領導也提過,但沒有深入,因為那耗時太長,在任期內不可能有多大改觀,幾乎不可能形成一定的慣勢,搞了多是會半途而廢。

“目前大趨勢下的執政理念有一定問題,在連貫性上不容易保持下去,往往新一任的領導不經意間就推翻了前一任的規劃。”徐光放道,“所以對咱們鬆陽來說,三區一體化發展的中長期戰略很難形成氣候,以至於上兩任領導雖然有想法,也沒有什麼行動。”

“按理說也不應該。”潘寶山頗為不解地說道,“一屆任期起碼是五年,五年時間,差不多能做出些樣子來進而形成大好局麵,那樣就可以給下一任奠定繼往開來的基礎,應該具有一定的連貫可能性。”

“嗬嗬。”徐光放仰臉淡然一笑,“五年時間就形成一定的三區一體化發展模樣?對咱們鬆陽來說怕是有些困難吧。”

“說難也不難。”潘寶山略一猶豫,道:“隻要把三個區的發展定位做好,在發展的領域各有側重點,力爭做大做強,把經濟實力搞上去,朝一起融合也許就不難了。”

“你講的是產業布局和功能區劃分,那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呐。”徐光放道,“僅就目前情況來看,三個區怎麼定位?底子太薄了,並不容易調整。看看百源區還好,商貿服務流通業相比而言也還比較發達,可以做些文章,但長陵區和望東區就讓人頭疼了。長陵區就像暮年的老人,煥發第二春的活力並不容易。望東區說是潛力大,但從現有的實力上來看,甚至還不如長陵區。”

“長陵區的發展,比較適合現在百源區的思路,造新城,而且是向東偏北的方向走,朝百源區靠攏。”潘寶山道,“當然,城建隻是外相,關鍵還是要壯大經濟實力。從發展上看,長陵區也它的優勢,適合中小企業入駐。而望東區,關鍵是港口,要以港興區,最終帶動以港興市,那時,鬆陽市可能就會在瑞北幾市中脫穎而出。”

“以港興區?”徐光放搖頭笑道,“望東區的港口體量太小,這麼多年了,也不過是個小漁港而已。”

“可以從友同市劃一部分海域過來嘛。”潘寶山開玩笑似地道,“從地圖上看,友同市有近五十公裡的海岸線是拋進我們鬆陽的,很狹長,放在他們手裡用處不大,無非就是養殖點海產品,如果劃給我們鬆陽,那利用起來可不得了。”

“謔!”徐光放驚歎一笑,“那友同市還不急瘋過去?”

“要是省裡重視起來,友同市急也沒有用呐。”潘寶山道,“放在全省的大局來看,友同市那五十公裡海岸線就該劃給鬆陽市,連同邊沿的那幾個鄉鎮都劃過來。”

“行政區域調整不是那麼隨便的。”徐光放道,“要看機會,一是發展的實際需要,二是地方領導的可接受度。你可知道,在什麼位置說什麼話,不要把地方領導的覺悟想得有多高,誰在任上都不願意做對地方明顯不利的事,那會留罵名的。比如劃撥海岸線,要是從友同市現任張**的手上出去,以後無論他到哪兒,友同市的人民多不會說他好。”

“任何措施,要想得到所有的人理解支持並不太可能,所以有時需要來點硬性推進,過一段時間,人們也就接受了。”潘寶山道,“而且,省裡對行政區域規劃進行微調,也算正常。”

“灌輸性執政,有時確實需要,但也要看什麼事,明顯割肉的事,有時起到的反作用會讓人措手不及。”徐光放道,“當然了,關鍵還是要看地方領導,如果能及時宣傳引導,也應該沒什麼,否則社會上要鬨起情緒來就不好了,畢竟眼下穩定才是真正的大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