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徐市長。”潘寶山點點頭,“事情確實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三區一體化發展雖然是最終趨勢,但前期還需要各區相對獨立發展,打好基礎。”
“嗯。”徐光放點頭道,“另外還要看嚴景標的意思,現在照他這麼個思路,根本就不沾邊。”
“不管怎麼樣,現在彙通路拓寬改造是個機會,我覺得應該向嚴景標建議一下,把彙通路儘量做大一些,以便今後與東西兩區更好地對接。”潘寶山道。
“就事說事,你跟嚴景標說的時候不要提什麼三區一體化,就說是為了百源下一步的更好發展,必須有一條所謂的迎賓大道,彙通路必須好好打造。”徐光放道,“如果不出意外,嚴景標會同意,路做得越寬投入就越大嘛,投入越大,也就越好做手腳。”
“也是。”潘寶山笑了,“那我就試試。”
一試即成,正中嚴景標的下懷。雙向八車道的道路,造價之高可想而知,放手給自己人去做,就是一個提款機。
不過嚴景標做足了表演,他先是表示出驚異,爾後猶豫,作出沉思狀,最後才緩緩地說可行。此外,他還提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拆遷的難度加大,該怎麼辦。
對此,潘寶山順答入流。
“嚴**,現在的彙通路拓寬改造是兩邊同時外擴,涉及麵太廣,所以難度也相對要大一些。尤其是現在要
增加拓寬幅度,難度隨之提高可想而知。”潘寶山道,“所以,我覺得對彙通路的拓寬該造,應該單邊進行。”
“單邊?”嚴景標一皺眉,“從路南著手?”
“對。”潘寶山道,“路南多是企業公司單位,容易做工作,而且通過道路拓寬,把他們連根拔起,再相對集中安置,又可以借機建成一個大工業園區的雛形。”
“嗯。”嚴景標聽後很快就點起了頭,“安置措施有沒有想過?”
“如果從雙贏的角度來看,由政府無償提供土地,並進行適當資金補償用於廠房建設和設備配套是比較可行的。”潘寶山道,“當然,也可以通過土地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