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2(1 / 2)

第2章

昭慶提著兩個用細麻繩捆紮得嚴嚴實實的粗陶碗,頂著窸窸窣窣的雪珠兒進了宮門。

攤主沒有給她煮熟了的湯圓,反而給了她十個生湯圓,分開裝著,說是她帶回去都泡糊了,還是直接帶生的去煮。

此時父皇應該和母後應該剛從宮宴上下來,回到皇後寢殿休息——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每年元宵,每月十五,皇帝都必須宿在皇後寢殿。

昭慶受寵,出入寢殿可不必通報,坐臥行走,撒嬌耍賴宛如尋常父母女兒,所以當她提著兩個粗陶碗走進寢殿的時候,恰看見明武帝和皇後郭氏正在手談,明武帝一邊撚著棋子,一邊聽身邊的小太監給他念重陽賽詩會抄錄的詩——這倒像是看了轉播一般了。

“昭慶,你從宮外給朕帶了什麼好東西了?”明武帝被郭後卡了一手,正在窘迫的時候,見昭慶進來,連忙丟開棋局,召她上前。

“兩碗五色元宵,一碗給父皇,一碗給母後。是生的,以‘白水汆浮便可’。”昭慶將手上的兩個粗陶碗遞給明武帝的貼身大監,“勞煩孫大監了。”

“哎呦,哪敢哪敢,小人立刻去辦。”孫公公立馬捧著兩個粗陶碗退下了。

“昭慶過來,瞧你,外頭都下雪珠了,也不知道擦擦。”郭皇後取過邊上的手帕,將昭慶摟過來細細擦了擦她的額頭,鬢發,“慶兒,你的金絲彩鳳步搖呢?”

“……抵押給元宵攤的老板了,我明日帶著粗陶碗和二十兩銀子去換回來。”昭慶老實道。

郭皇後一時無語,伸手點了下她的鼻子:“淘氣,那金絲彩鳳是你父皇賜給你的,你怎麼好拿去抵押?明日被禦史參上一本,可怎麼好?”

明武帝一聽,立刻瞪起眼來:“那個禦史敢參朕的寶貝昭慶?朕先讓他回去閉門思過。”

這時,又有傳賽詩會詩句的小太監進來,弓著身子,低著頭道:“陛下,新的頭籌詩文。”

郭皇後一邊摟著昭慶,一邊讓身邊的大宮女多添炭火,聽到有新詩文呈上,連忙道:“快來念念。”

明武帝見昭慶來了,分散了郭皇後的注意力,又見郭皇後將注意力放在了賽詩會的詩文上,連忙偷偷的以袖遮手,從棋盤上偷走了一顆白棋。

昭慶看見了,彆開頭,裝作沒看見。

那小太監展開花箋,念道:“東風夜放花千樹……”

昭慶:噗————

是阿珍……不對,不是阿珍,是孟思雨。

“此句到是聲勢豪邁,有大丈夫風啊。這首青玉案,妙哉。”明武帝撚著胡須,點頭稱讚,“隻怕再難有人出其右了。”

昭慶:……那是,那可是“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的辛棄疾啊,當然大丈夫。

“慶兒,你可是冷了?怎麼一直不停的發抖?”郭後將手放在昭慶的額頭,試了試溫度,又吩咐身邊的大宮女暖鶯取一件鵝毛大氅來,“這倒也不像是著了涼的樣子……要不然,慶兒你早些回去休息?”昭慶悶在郭皇後懷裡搖了兩下頭:“沒,兒臣沒事,兒臣很好……”就是尬得很……

不多時,又有新的詩詞從望月閣呈上來,明武帝左看右看,也沒選出比《青玉案-元夕》更好的詩詞來,便點了這首為魁。

昭慶:……

“父皇,”她道,“我倒是更喜歡那首《詠元夕》。”撇了青玉案,就是這首《詠元夕》做得最精彩。

“父皇也覺得那首《詠元夕》很好,但是到底《青玉案》拔尖,甩開眾人百裡之遙,想必在場文人墨客皆為其文采傾倒,朕要是隨了你,點了這首《詠元夕》,怕不是要被天下士子取笑,不懂詩文了。”說到這,明武帝以手攬寬袖,依舊用朱筆點了《青玉案》為首。

“傳朕旨意,《青玉案》為魁首,賜孟氏‘才女’之號,黃金百兩,以資鼓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