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前來唐莊報道的範葭和裴兵,是搭京都軍區出發的救援車隊來到唐莊的。
軍區乃至救災總指揮部,對此次災情的報道工作十分重視,當然,把關也會比較嚴格。
出發前李和興為此開了個緊急會議,會議的中心思想傳達了要求各路新聞采編人員,要在對部隊番號、裝備情況保密的前提下,一定要講我軍官兵忘我犧牲、奮不顧身,以及與人民群眾魚水情深的風貌,必須要從文章中表現出來。”
上指示、下傳達。李和興自然也囑咐了下範葭和裴兵:
“領導們很重視。當然了,領導們為了我們的工作需要,也同樣向災區的各救災部隊下達了補充命令。
那就是在不影響救災的情況下,會全力配合軍隊媒體的新聞報道工作,所以你們不要有思想負擔,要正麵主動積極。”
範葭和裴兵在到達唐莊周邊後,就最先聽說了一四二團一營猶如神兵天降、力保徒河大壩之將傾的事跡。
在那個既沒有微博也沒有什麼朋友圈的年代,僅靠獲救災民之間的口口相傳,以葉團長為代表的解放軍戰士的英勇形象,便在唐莊流傳開來了。
口口相傳的內容傳揚到最後,或許有些許誇張的成分在裡麵,但也的確從一個側麵表明了群眾對人民軍隊的信任與期盼。
兩人對視一眼,不得不說,這真是個不錯的宣傳素材!
其實範葭的本意是想叫夏天直接去采訪一四二團最為方便,但十萬大軍湧入,散落四處,在通訊也極為不便的情況下,跟夏天聯絡通個話實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範葭決定和裴兵分兩路,自己去和夏天接頭,裴兵呢,要最先找到一四二團。采訪他們進入唐莊後遭遇了哪些驚心動魄的險情,湧現出哪些可歌可泣的事跡。
總之是,一四二團是報道的亮點,有亮點就要儘快把握住。儘快把這裡的新聞發出去。
進入唐莊市區後,範葭和裴兵就不停地向來來往往的各支救災部隊打聽。
由於兩人是軍報記者的身份,戰士們對他們都比較客氣,非常配合,基本做到了知無不言。
範葭很快便得知。唐莊中學駐紮了大批醫療部隊,因為那裡有寬敞的操場可以用來搭建帳篷。
裴兵也如訓練有素的偵察兵般,一點兒點兒地捋出了一四二團的行動軌跡。於是兩個人從容簡單的互道了聲平安,就腳程飛快地各赴任務。
葉伯煊揚著下巴滿臉不耐煩地斜眼看著裴兵,冷冷的吐出一句:“你是來乾嘛的?”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葉伯煊本是滿心期盼夏天的到來,可結果呢,軍報是來人了,來了他最反感的記者裴兵。
“你好,葉團長。我是軍報派來跟蹤報道災區情況的記者。一四二團作為首批救災部隊,我打算采訪第一站設在一四二團,麻煩您了。”
裴兵公事公辦和葉伯煊交流,想隱晦的提醒葉伯煊“你得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