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就這麼著急等著被我羞辱嗎?”
一聽到劉瑋催促他趕緊比試,劉表一臉不屑。
“是嗎?到時候誰被誰羞辱,還不知道呢!”
“景升,快拿出你的佳作,讓他知道什麼才叫文章!”
劉璋煽風點火,唯恐現在不夠熱鬨。
他當然希望劉表狠狠打擊一下劉瑋,讓他知道什麼是天高地厚。
劉璋是劉焉的幼子。
向漢靈帝建言設立州牧總管各地軍政大權,就是劉焉。
漢靈帝同意後,劉焉自己率先出任益州牧,跑到天府之國去了。
劉焉四個兒子中,隻有第三子劉瑁隨劉焉入蜀。
劉瑁娶了美女吳氏為妻,但體弱多病,沒幾年就死了。
美女吳氏便成了寡婦,後來劉備入川,娶為正室。
而時任奉車都尉的幼子劉璋與長兄左中郎將劉範、次兄治書侍禦史劉誕都留在京城。
因此這次宗室子弟侍疾,便是劉璋和兩位兄長分彆去看望劉宏。
劉璋自然對劉瑋的出身很是鄙夷。
一個庶出的皇子,來皇族之中如此張揚高調。
你若談論軍功,或許沒人敢跟你爭論半句。
但你偏偏來說要作文章,這不是要當在座所有人的詩書都是白讀的嘛?
要知道在漢代,並不是你想能讀書就能讀的。
能讀得起書的家庭,非富即貴,不是門閥世家就是達官貴人。
僅僅一個書籍,就成為了多少人想要變為讀書人的門檻。
漢代沒有印刷術,書籍全靠手抄謄寫。
這就是蔡邕和蔡琰對他們家中的三百餘冊典籍看得如此重要。
要說這三百餘冊典籍,價值連城,根本無法能用金錢來比擬。
董卓亂京,卻看重蔡邕的才學,對他十分敬重,每次舉行宴會都請蔡邕助興
在十八路諸侯聯盟反董之後,董卓挾製漢獻帝逃到長安。
蔡邕帶著他這些書籍自然也跟著去了長安。
後來王允和呂布殺了董卓,蔡邕被王允下令所殺,蔡琰逃到塞外。
李傕郭汜反叛,禍亂長安,蔡邕的書籍也被燒了。
後來曹操為了完善典籍,花重金從匈奴人手中贖回蔡琰,就是為了讓她將那些在戰火中被毀掉的典籍,重新背寫出來。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一個意思。
在漢代普通人想讀書比登天還難。
劉瑋看樣子就是沒讀過書的,居然敢跟號稱江夏八俊的劉表比做文章,而且還這麼理直氣壯。
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
這邊是劉璋很想劉瑋出醜的原因。
“劉季玉,論作文章,我估計你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若讓你做,那也是那賁門出來的阿堵物。”
長公主當即出來嗬斥劉璋。
不過,她心頭卻是有些擔憂,劉瑋在尋常人家長大,何曾讀過書。
“長公主為何這般維護劉雲中?古人言,姑疼侄,舅愛甥,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啊!”
劉璋見劉華為劉瑋說話,當即酸溜溜地說道。
“好了,既然要比,就彆爭什麼口舌之利了。”
“滿屋的美酒佳肴,難道就讓我們這麼站著聞味道乾等嗎?”
劉岱和劉繇哥倆看到案幾上擺著各種美食美酒,而且還有飛鳳樓的美姬跪坐在一旁服侍。
就等著大家入席。
沒想到劉表和劉瑋非要為一個東首第一的位置爭個先後,讓他們哥倆很是鬱悶。
“這的確會耽誤酒宴,那不如文章就不寫了,你們兩人分彆作一首短歌賦,拿出來讓大家一觀,孰好孰壞,在座的人應該能看的出來!”
劉虞見狀,急忙說了一個折中辦法,“你們兩位,應該沒什麼意見吧!”
劉瑋點頭同意,而劉表更是求之不得。
寫文章都不行,更彆提寫歌賦了。
倒要看看劉瑋能寫出什麼狗屁不通的歌賦來。
“既然如此,我便讓人送上筆墨絹紙。”
事到如今,劉華即使再擔心已經沒有用。
轉念一想,既然劉瑋敢提出來,以劉表之長攻其長,一定有所準備。